正文

200多位残障人士来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听音乐会

2021年12月02日 09:44:05 来源: 解放日报

  开场前,志愿者询问李萍是否需要帮助。蒋迪雯 摄

  音乐会开场前,67岁的李萍开着残疾车来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在预留车位停好残疾车,她拄好拐杖,被人搀扶着慢慢走进音乐厅。

  明天是国际残疾人日,上海交响乐团和徐汇区残联共同发出邀请,200多位残障人士在亲朋及志愿者的陪伴下,前晚走进上交音乐厅,和其他观众一起开启一场古典音乐之旅。李萍说:“除了剧场无障碍设计的细节,更让我觉得温暖的是志愿者和陌生人的帮助。”

  有效利用无障碍设施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无障碍设施在各行业已相当普及,然而未开放、被占用、维护不到位等影响无障碍设施实际功能发挥的问题仍时有发生。“要让无障碍设施真正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将邀请残疾人观演视作是一次对剧场无障碍设施使用和服务的检验。“剧场的大门应该向每一位热爱艺术的朋友敞开,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特殊人群。”

  为了迎接200多位残障人士来到音乐厅,徐汇区残联的工作人员此前多次到上交音乐厅,测试无障碍设施的每一个细节,并给出专业建议。比如,靠近观众主入口的车位优先提供给残疾人。有视力障碍的观众入场扫码不方便,音乐厅新增了一台刷身份证入场的机器。给残疾人的座位大都靠近观众出入口,方便出入。常规音乐会是20时开始,此次演出特意提前到19时开始,中场休息时间也从15分钟延长至20分钟,预留足够时间给观众去洗手间。5个无障碍卫生间也已检查过设备,确保可正常使用。

  让残障人士感受家的温暖

  双目失明的韩颖在家人陪伴下来到上交音乐厅。听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接纳导盲犬,带导盲犬的观众还有专属座位,韩颖非常高兴。“这些年在上海,大家对导盲犬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我有时候带导盲犬坐地铁,会有人嫌弃,但每次我还没开口,旁边一定会有人帮我解释导盲犬的作用。每到这时候总是觉得很感动,觉得生活在这座城市很幸福。”

  这场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本月刚刚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37名“1380小红人”全员上岗,服务于实名入场、残疾车引导、取票验票、现场指引等岗位。“小红人”吕菁是一位教师,听说有200多位残障人士来听音乐会,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上海交响乐团是乐迷的精神家园,身为‘小红人’,理当为他们服务,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上海交响乐团向会员发出倡议,邀请身边的残疾人朋友结伴观演。周平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在日常演出中为特殊群体做好服务,打造一个‘残疾人友好剧场’。”

  给他们发光发亮舞台

  志愿者们为观众服务的同时,也通过与他们的近距离接触,观察和了解他们的需求。肢残观众丁蓓华建议,剧场可以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等不同类别的观众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韩颖希望,未来盲人进入剧场听音乐会,可以在开演前有盲文介绍或同声传译,让盲人观众了解剧场的不同空间长什么样,台上有哪些演奏家,演奏的曲目背景等。

  除了进剧场当观众,喜欢唱歌的韩颖和李萍也希望能有更多机会登上剧场舞台。李萍近期加入了徐汇区老年大学的徐朗艺术合唱团,合唱团里只有她一个残疾人。每次售票演出,她都会推辞,因为上台走得慢,还要拄拐杖,总怕拖累团队。可是团员们早已把她当作不可缺少的一员,有团员对她说:“谢谢你在,是你的精神鼓舞了我们”。

  两年前,韩颖曾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过一次。她发现,在残疾人中,也有不少有才华有心气的人,他们需要一方舞台。“比起残疾人专场,我们更希望像这样和健全人融合在一起,无论是一起当观众还是一起登台表演。希望未来,我们能有更多这样的舞台发光发亮。”(吴桐)

【纠错】 [责任编辑: 沈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346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