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张公共座椅饱含一座城市的温情

2021年12月10日 09:20:52 来源: 解放日报

  今年,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出台了《关于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等问题,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城市人文关怀

  一张公共座椅,饱含着一座城市的温情,更藏着这座城市的巧思与细心。

  番禺路233号门口,就有这样一张温暖人心又充满趣味的座椅。

  午后暖阳下,刚买完菜的大爷遇上了老邻居,没有了往常站在街上的短暂寒暄,取而代之的是踏实地坐在凳子上畅聊,哪怕这只是一张仅可容纳三人的木板凳。

  仔细看,板凳还有玄机——借用了身后小亭子的窗台,用木板包裹住原本冰冷的水泥,一侧再种上一小撮麦冬,简简单单,却实用又温馨。

  类似的座椅正不断涌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截至今年11月底,上海已优化提升8986处公共空间的休憩座椅,明年计划再优化提升5000处。全力投入这件“小事”,目的只有一个:向社会播散爱与美。

  激活空间“唤醒”街区

  最近,经过新华路邮局的居民发现,大门两侧原本长方形的绿化带各少了一个角,取代围栏的是两张颇具设计感的转角长凳,上面有“新华好椅”的镂空字样。好奇的路人忍不住坐下,发现别有洞天:阻挡在人与花草树木间的围栏没了,自己离自然更近了,低头可以闻到淡淡草香,抬头则是一树艳红,深秋正是这两棵鸡爪槭表现最佳的时候。

  “原本的绿化布局是‘消极’的,让行人有距离感。经过调整后,绿化有了向外释放生命力的气场,主动吸引人们过来。”上海直线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武欣表示,在确保休憩功能并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公共座椅还有其社交属性。通过设计,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更舒适、顺畅的交流,成为阅读城市、观看风景、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

  武欣坦言,按照传统的长凳设计,只需打开绿化带朝向马路一侧的围栏,“平铺直叙”即可。但实际使用起来,两张长凳上的人比肩而坐,当中被邮局的入口隔开,形不成空间上的交流。做成拐角后,无论从外观还是从促进交流而言,都更胜一筹。

  一排小小的座椅,甚至蕴藏着“唤醒”一个街区的能量。

  走到番禺路牛桥浜路路口,西南角一个带彩色亚克力顶棚的休息区十分吸睛。阳光灿烂的白天,路人可以坐在两张长凳上,数数地面上有几道“彩虹”;到了晚上,明亮的灯光会穿上五彩斑斓的外衣,守候夜归人。“好的设计必须回应使用者的呼唤。”武欣说。

  所以这里的公共休息区在最大程度上兼具了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它既是人们早出晚归歇脚的起点与终点,也是能用色彩照亮居民内心的街区“门头”。

  不过,公共座椅的优化提升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专家认为,除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也要有专业上的考量。

  记者从长宁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该区制定的全市首个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导则已经进入意见征询阶段。导则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强调步行通行区优先,座椅空间不能“喧宾夺主”。根据该导则,临围墙的人行道和滨水步行通行区的最小宽度不得低于1.5米,建议为2米;商业街人行道的最小宽度不得低于4米,建议为5米。在此基础上,如区域内尚有符合条件的空间,就可以考虑设置公共座椅,并配上0.5米的空间供落座者放置双脚。此外,生活服务型街道和交通型街道要控制公共座椅的用色,基调色要符合所在区域的整体风貌。

  因地制宜社会共治

  虽然上海已经新建或改建了一大批座椅,但仍有不少公共空间存在座椅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品质不高、共享不够的问题。

  今年,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出台了《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等问题,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城市人文关怀。

  “座椅的设计和建设,因地制宜是原则之一。”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市容处处长王永文表示,要避免大拆大建,目前已经优化提升的座椅大多是利用花坛边缘、围墙、台阶等改造,或是沿街商铺共享出来的座椅。

  比如,番禺路上福福饼店外的啤酒箱座椅,利用的是商铺与人行道之间的阶梯空间;苏州河长宁段的河畔座椅,其实是波浪纹的栏杆,面朝岸上的“S”形设计,形成了一个个背枕苏州河的“躺椅”;新华路211弄门口的座椅,则是门卫岗亭的一部分,宛如一块从墙面上“生”出来的大理石盖板。

  根据全市首个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导则,设置公共座椅的区域可分为六大类:商业街道、生活服务街道、景观风貌型街道、交通型街道、综合型街道、滨水等公共空间。每种区域对于公共座椅数量、样式等方面的需求不尽相同,要因地制宜地推进相关设计和建设。

  长宁区是上海最早一批启动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的区域,目前也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新增公共座椅577组,改造提升56组,认建认养13组,社会共享382组。

  “对公共座椅优化提升后的管理维护,上海正充分调动社会共治力量来参与。”王永文透露,静安寺街道、新华路街道、龙华街道、长寿路街道等街道,已有单位和居民对513处公共座椅进行了捐赠或认管认养。

  新华路上的M2F咖啡店在最外侧的台阶上放了10个稻草蒲团,共享给路人歇脚用。店员说,这样做只是想尽一份社会责任,举手之劳的事,没想到竟然成了带动该店人气的一大特色。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围绕小小座椅的故事才刚刚展开,未来还将有更多温暖在这座城市涌动。

【纠错】 [责任编辑: 沈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6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