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慧教育,助力“双减”后提质增效

2021年12月14日 10:04:15 来源: 解放日报

  不改变师生原有作业习惯的同时,借助点阵数码笔,采集学生作业过程数据,教师在线批改……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探索作业“私人定制”,不断创设学习场景,为学生配备了智慧作业机器人与智能学习舱,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记者昨天从市教委了解到,上海“双减”实施意见落地后,各区校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跨学科学习等转变学生“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学得扎实,丰盈学习体验。闵行作为全国智慧教育实验区,以智慧教育助力“双减”,实现数据驱动提质增效。

  “私人定制”覆盖全学科

  如何给学生布置合适的作业,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建立了校本作业系统,作业“私人定制”覆盖全学科、全学段。记者看到,课堂上,学生书写答题时,点阵笔实时采集作答数据,同步为教师反馈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提供反映学生学习的可视化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可以收到教师的个性化点评,进一步增加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充分利用好学生在校的碎片化时间,学校还配备了智慧作业机器人与智能学习舱。智慧作业机器人可辅助教师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学生可以通过机器人打印自己的专属作业,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练习。作业完成后,学生扫描上传,教师即可在后台查看批改。

  课后服务时段,学有余力或需要寻求帮助的同学,可在独立的智能学习舱完成自主学习。“基于学情诊断和精准把握,学习舱内的模块可为学生推送个性错题集、举一反三拓展练习等学习资源。”校长黄超群说。

  作业平台还引入体育测试模块与作业反馈模块。通过对课堂上数据智能化、可视化展示,体育老师能实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让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学生还可通过自己的学号查询个人运动报告。报告会分析本次运动的数据及当前每一项身体综合素质的情况,便于学生有选择、有目的地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课后还有个性化运动处方。

  布置作业套上“紧箍咒”

  闵行区教育学院作为全区教学管理的中枢,建立了一个区域智能作业平台,自动收集作业负担、作业质量、作业习惯、作业态度、学业表现等数据,实现作业的自动监测。今年全区统一开展小学四五年级节点式作业检查,发现四年级语文信度低于阈值,信息量达标题目占比低于50%,区分度较好题目占比仅4%,落在学生能力内的试题占比仅33%,教研员立即提醒基层学校做出改进。通过基于数据的负担监管,为教师布置作业套上了“紧箍咒”,促进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作业质和量。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课后服务的第一时段(15时30分至16时30分)是作业时间,学校通过小程序的作业统筹功能,加强作业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每天15时30分前,各学科老师在小程序上报备作业,勾选或填写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作业预估时长的信息,平台智能汇总信息,自动生成每日作业公示单。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可机动调整各科作业比例结构,各学科教导持有管理权限,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校长张计蕾说。

  课后服务时段还利用体质健康数据、绿色指标数据、质量监测数据等表现性评价数据,构建高质量社团课程。比如:体育学科依托体质健康的白皮书数据,整理出各年级体育“学困生”和“临界生”,通过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联动创设的体适能社团,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学校通过“智能学程平台”,实现选课自主化和评价立体化。课后服务的选课菜单推送到家长手机,选课的结果数据经过梳理,可呈现出学生缺失领域,让老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又能为学校课程优化提供依据。

  数字化融入日常教学

  今年,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做好“5+2”校内课后服务,已实现10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市教委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从秋季新学期开始,全面升级了惠及所有学生、更具个性化和专业性的“空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新设“名师面对面”栏目。目前,上海已在全市初步建起市区校三级互动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答疑服务。

  闵行智慧教育助力“双减”的实践经验——数据驱动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即1个云平台、2种助手、5类用户、8大场景),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闵行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恽敏霞说,智慧教育为师生提供差异化教学平台工具,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推进现代化治理,让师生、家长的行为、思想发生变化,让技术赋能教育。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说,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数字化赋能“双减”的全过程,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目标,以数字化推进“五育”融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独特优势,全面优化和提升对各类群体的教育供给服务水平,将数字化真正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记者 许沁)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7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