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创业者的“倾心”画出城市软实力刻度

2021年12月20日 08:17:54 来源: 文汇报

  对上海而言,创新创业不仅是驱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也是衡量城市活力与吸引力的重要标尺。集聚创业能量、集结天下英才、优化营商环境,这些都是上海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虽然面临各种不确定性,但创业活动在上海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度。不久前举行的2021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选拔赛,共有9800多个创业团队报名,主办方透露,在全国所有省市中,上海参赛队伍数量高居第一。同时,根据权威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企业数量达到23.8万户,同比增长超过30%。

  “使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这是上海为建设人民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而提出的愿景,来自创业者的“倾心”与“向往”则代表了城市最深厚的魅力。

  “3个1/3”背后的土壤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战略性先导产业,也是创业活动最活跃的领域。近年来,上海研发的一类新药数量接近全国的1/3;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的人才也占到全国的约1/3。三个“1/3”,充分展示了上海的能量。它的背后是上海长期以来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所培植的土壤,也是城市硬实力之下最丰沃、厚重的软实力之基。

  浦东张江,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等构成的世界级科研装置,向全世界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开放。耗费巨资打造如此规模与水平的大科学设施,看似无法在短期内收获经济回报,但上海更看重的是这些装置在提升创新软实力方面的价值——不久前,《自然》杂志母公司牵头推动的一次调查发现,无论是评价对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还是当地青年科学家的科技创业动力,上海均在全球20个科技创新中心中排名第一。

  80后化学家姜雪峰说,要在生物医药行业这个多学科交叉领域有所作为,既需要基础研究能力,又要依托强大的产业集群,上海在这两方面都具备优越条件,创新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很强。基于这种优势,姜雪峰在抗冠状病毒研究中已筛选出多个新的小分子化合物,向着找到新药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撑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认为,正在将整座城市打造为创新创业的试验场。比如,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初创企业能在上海得到大量融资机会。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芯片赛道上两颗最闪亮的“明星”——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都出自上海。虽然这两家企业成立才两三年,但已分别完成超过47亿元和30亿元的融资。创业企业一旦在上海打通技术和商业路径,就很容易把成功复制到海外市场。今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凭借风电巡检机器人入选“镇馆之宝”的扩博智能,其创新策略就是“在上海磨剑,在全球亮剑”。目前,扩博智能的风电机器人已走出国门,服务海外数千台风机。

  为什么会“人心所向”

  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一直对创业抱有充分的尊重。当许多创业者对上海产生越来越强的归属感,并在心底里把这座城市从“兴业之地”化为“第二故乡”,这也是城市吸引力、感召力的一种跨越式提升。

  在创业最初两年就融资逾47亿元的壁仞科技,预计明年将发布其首款7纳米人工智能(AI)芯片,从而填补国内高端通用芯片的一个空白。谈及选择上海创业的理由,壁仞科技董事长张文除了罗列上海在人才、产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之外,还回忆起几年前他在上海参与另一家AI公司创业的经历:虽然那家AI公司在上海只有8个人,但市政府却与其签约合作,积极推动AI在城市多个场景落地应用。这种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让张文念念不忘。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的城市精神,本就包含着激扬创新、宽容失败的内涵。只要你是英雄,上海可以不问出处,慷慨地给予舞台。作为创业公司,上海创远仪器就曾书写创新神话——凭借自主研发的无线通信测试技术,这家200人规模的小企业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董事长冯跃军说,一路走来,各部门的支持,各种政府专项,让企业在艰难探索时看到了方向和希望,在需要做强做大时及时获得资源与机会。目前,在松江区的支持下,创远仪器正在G60科创走廊牵头建设5G产业基地,希望带动起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以心换心,让创业者大胆来、放手干。这种氛围难能可贵。今年上半年,上海日均诞生企业1955户,同比增长31.7%,比历史上最“火热”的2020年还要多大约300户。这个数字体现的是“人心所向”,也是软实力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细致到令人感动的营商服务

  说到软实力,很多人都会提到治理能力。面对创新家和创业者,如果能结合他们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同样是高水平治理和软实力的体现。

  云计算领军企业优刻得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当年就是因为在上海遇到了最懂创业者的政府部门,才顺利度过了创业最初的艰难。当时,在绝大部分科技投资人都对云计算不理解、不看好的情况下,杨浦区给予季昕华最需要的关注与支持。不仅如此,对云计算产业有深刻理解的区主管部门,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率先打造“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云计算生态培育模式,让季昕华与身处同一栋大楼的一众初创企业抱团发展、相互借力,最终守得“云开日出”,优刻得成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云计算企业。

  很多人都说,上海对创业的扶持实实在在,正如城市的气质一样,不轻许,不浮夸;只要承诺,就一定努力兑现。张江园区一直在完善多维度的配套环境,让顶尖人才可以只带一个Idea(创新理念)和一台电脑就轻装入驻、推进事业。在张江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合度生物创始人向斌说,他的首个项目曾急需细胞生物学平台环境;从向第三方平台提出需求,到拿到实验室资源开展工作,只隔了一天——即便是对大药企内部的项目来说,这种获得资源的速度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配套越来越完善,“背着背包来,开着宝马走”的创业故事在张江不断上演。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尧水说,迄今已有6家出自张江孵化器和共享实验室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好团队不缺资源、好创意不缺人才”——最近,上海的产业主管部门不断向投资人和创业者宣示上述“五好五不缺”。这一系列承诺,代表了一种决心,就是上海会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做好服务市场主体的“金牌店小二”,全力推动创新资源与创业团队的对接。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得SAIL大奖的氪信科技创始人朱明杰说,上海拥有成熟的产业生态、开放的政策指引,以及“细致到令人感动”的营商服务。他希望更多AI人才能关注上海,选择上海,“在最合适的土壤成就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记者 张懿)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38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