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不消逝的电波》将迎第400场演出 话剧《觉醒年代》将于七一预演

2022年01月18日 08:22:47 来源: 解放日报

    昨天,在参加下午于中华艺术宫举行的2021年度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考核之前,团长们上午都在忙碌——上海歌舞团在准备本周日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第400场演出,上海芭蕾舞团进行新演员考核,上海交响乐团为第二天新项目“莫扎特的音乐盲盒”首演冲刺……

    2021年上海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演出6865场,同比增长81.4%;演出收入达3.28亿元,同比增长75.4%,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8.25%,这离不开人才、创作、演出积极孵化。17日的考核确立了新目标,未来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每年将至少完成各类演出8700场。

    下午做考生,上午先做考官

    “上海歌舞团给全国青年人才打造一个追梦的地方。”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介绍,1月11日上海歌舞团面向全国招募新演员,收到近200位专业舞者报名。经筛选,40人来上海应考,昨天又有21位《永不消逝的电波》项目演员参加歌舞团招聘考试。“势头很猛!这几年,想来上海歌舞团的演员大量增加,离不开《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等标杆性剧目全国巡演、上海驻演的示范效应。”

    《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主演朱洁静日前成为上海歌舞团副团长。她说:“成熟演员主动带新人,年轻人抓住机会积极成长,上海歌舞团作品将越来越青春靓丽,吹响上海文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号角。”

    昨天招考新演员,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一边打分,一边谋划为尖子考生安排演出,“最快在春节档上海大剧院《天鹅湖》的演出中就能看到这次考试涌现的优秀年轻人。”去年底在上芭悉心指导下,许靖昆、冯子纯、金郭龙飞等一批刚过20岁的年轻演员走向《胡桃夹子》舞台中心,获得好评。今年一开年,辛丽丽相中来自北京舞蹈学校的17岁新人王嘉力,“她拿过两个国际芭蕾比赛的第一名,有望成为新一代人才。”上芭为培养人才谋划蓝图,“黄金搭档吴虎生、戚冰雪可以分别带新人。与此同时,给予吴虎生、陈琪等更多创作编导机会,继去年《浮生一梦》《青蓝紫》后,新作《没有边界的旅程》等计划在今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演”。

    幕后人才同样不可或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通过实战模拟为“阿拉丁招募计划”招募经营管理人才,源源不断输送知识结构符合当下产业环境的90后、95后。上话总经理张惠庆透露,“疫情后从知名互联网企业投身上话的95后不在少数”。

    手握新项目,不忘中长期计划

    “观众要求往上走,需要院团创作步子更大一些”“增加新作品演出场次”“策划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全国演出界头部运营项目”……考核中,毛时安、刘文国、吴孝明、郦国义等专家针对院团长的2022年计划提出真知灼见。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中国原创作品能不能成为小提琴比赛必选曲目?”专家的提议与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的计划不谋而合,“今年夏天,上交委约作曲家周天新创作的《夜途》将作为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指定演奏的中国作品”。周平手里还有诸多创作项目,“深入五个新城,《自行车》表现城市日常生活,《千里江山图》歌颂新时代美好河山。2023年迎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上交将以‘丝路’为题委约新作,以犹太人在上海的故事为蓝本,呈现出上海的温度与大爱”。

    “话剧《觉醒年代》将于七一预演,11月首演。”与周平一样,张惠庆的创作计划也不止于2022年,“今后几年,上话将重点攻坚在上海本土现实主义题材开发与创作方面的难点,如《心居》剧本孵化、《子夜》开发、《长恨歌》全新改版”。

    2021年,上海11部作品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2022年,上海又已形成一批重点创作项目清单,包括情景喜剧《宝兴里》、越剧现代戏《好八连》等城市题材作品,舞剧《静静的巴拉嘎尔河》、话剧《觉醒年代》、儿童剧《宋庆龄和孩子们》等革命和历史题材作品。“我们想让五湖四海的观众,把欣赏艺术作品作为来上海最独特的理由。”张惠庆说。

    “演出月历”发布,艺术触手可得

    2022年上海民族乐团将迎来成立70周年,除了打磨提升《国乐咏中华》《敦煌·慈悲颂》,团长罗小慈酝酿推出新华路艺术教育展陈空间,“打造一个开放的民乐会客厅,能够常态化服务于周边居民和游客。如果大家想了解海派民乐,随时可以走进来。”

    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的日程表中,春节排练计划满档,“春节后全舞台版《图兰朵》《微笑王国》将在上海大剧院和东艺接档献演,邀请和慧、石倚洁领衔。《波西米亚人》《漂泊的荷兰人》《弄臣》《托斯卡》等将以全舞台版呈现在演艺大世界剧场,成为驻场经典歌剧演出季。”

    2021年,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和各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将优质演出资源向演艺大世界核心示范区集聚,完成演艺大世界区域内演出1723场;上海大剧院等演艺大世界区域内11家国有专业剧场全年演出2764场,引进国内优秀剧目328部演出1284场、首演剧目32部,“亚洲演艺之都”首演首发重镇地位基本确立。

    与此同时,各院团全力打响驻场演出品牌。《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驻演开票首日票房过百万元,首周上座率达98%。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用新技术为传统民乐赋能。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京昆群英会”演出季打响“看京昆到天蟾”演出品牌。

    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度上海“演出月历”,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不仅重数量,更重视质量与作品美誉度。上海芭蕾舞团海派芭蕾演出季、上海歌剧院2022歌剧演出季、上海交响乐团团厅音乐季等8个音乐舞蹈类演出季,京昆群英会等7个戏曲曲艺类主题演出季,传统·当代——海派木偶戏演出季等6个亲子类主题演出季都彰显布局前瞻性。用许忠的话说,“跨界联动,助力品牌‘破圈’,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探索演出新业态。”(记者 诸葛漪)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2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