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南大门”建设又有新进展:大型旗舰商业综合体奠基
徐汇“南大门”重磅项目建设近日又有新进展:记者从华泾门户功能区管委会了解到,作为华泾门户功能区的旗舰商业项目,华之门广场已经正式培土筑基。华之门广场的总开发体量约2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商业面积超17.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
聚力打造徐汇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图为华之门广场奠基仪式现场图
据悉,早在今年3月,由华泾镇、徐汇房管局等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了“华之门共建共治联盟”,联盟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为方向指引,聚力打造徐汇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构建城区发展新格局,提升地区竞争力。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又吸纳了国家电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南区局、中国移动上海南区分公司、中国铁塔上海南区分公司、城投水务供水分公司、上海大众燃气有限公司和农商银行徐汇支行等7家新成员单位,为华之门区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借此次活动契机,华之门共建共治联盟新成员也带来特色项目分享,并举行了新成员单位签约仪式。联盟将在华泾门户功能区后续的开发建设中,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共同提高发展建设质量,凝聚起促进推动地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华泾门户功能区重点项目发布现场图
徐汇区副区长高世昀表示,华之门商务区是华泾门户功能区重要的大型TOD商业综合体,承担了补齐徐汇南部地区高品质社区商业缺口的任务,要打造特色、错位竞争,展现城区的繁华与活力。
所谓TOD,就是在地铁站附近建住宅商业综合体,业界也称之为“地铁上盖物业”,可以缓解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用地效率,也可以增强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商业效益。
华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田野表示,华泾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设施、优美的生态基底、深厚的人文气息,华泾镇将对标城市副中心标准,联动周边板块,构建“产城人”融合的上海主城区西南门户。紧紧围绕打造科创重镇、生态新城、品质城区,华泾镇重点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持续优化城区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华之门广场鸟瞰效果示意图
在地文化焕活商业场域 为徐汇“南部中心”增添新动力
记者了解到,作为徐汇“南大门”建设科创重镇的重点项目,华之门商务区规划用地规模约36公顷,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涵盖住宅、办公、酒店、商业、社区与教育等多元功能业态。
华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华之门共建共治联盟”的统筹协作下,华之门商务区将整合优势资源、凝聚各方合力,以高质量载体、高品质服务和高效能政策产业,吸引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强化商业核心,助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之门资本CEO叶挺说,此次华之门资本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建设徐汇“南部中心”核心商业,倍感荣幸,“今后将投入专业的资产开发运营管理能力和企业资源,将华之门广场倾力建设为一个饱含东方智慧与匠心,激发中国视野和风华,聚焦美学与文化的现代商业作品。”
华之门资本CEO叶挺
文化是商业的发展之源,唯有探寻在地文化特质,得以焕活商业的持续生命力。棉纺织曾是上海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更助力其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源地之一。在规划设计时,该项目尝试保留华泾当地历史记忆与文脉,唤起上海曾经的棉盐文化记忆。
华之门广场建筑立面效果图
记者了解达到,华之门广场将被打造成为一个饱含东方智慧与匠心,激发中国视野和风华,聚焦美学与文化的商场。受华泾历史人物黄道婆及其背后传承至今的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启发,华之门资本与国内外知名设计事务所合作,将乌泥泾传统棉纺织的五个工序:捍、弹、纺、织、染,作为灵感来源进行建筑演绎,打造层迭而上的半室外漫游路径、人、建筑与自然融合的顶层温室花园等亮点空间。
据介绍,未来华之门广场项目地块将会实现与机场连通线(在建)、地铁15号线(运营)、19号线(规划)三条轨道交通连接,可迅捷连通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上海南站、上海西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与陆家嘴、前滩、紫竹高新区等多个核心商务区连接成“一小时生活圈”。三轨交汇的便捷交通赋能将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商业影响力,不仅辐射整个徐汇和上海西南片区,也将连接主城区大型商圈与商务中心,从空港一站式直达,为华泾与世界的接轨打下坚实基础,为整个华泾门户功能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在规划中,华之门广场通过地下一层连通道与区域二层空中连廊打造的立体步行系统,串联起地铁站和邻近地块的品质办公、高端酒店等多元业态,不仅使项目拥有多首层到达方式,赋予了更高效的商业价值,更与周边协同架构多维立体的生态网络,形成全天候的区域活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