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23日电(史依灵)冬季来临,气温骤降,哮喘进入高发季节。如何让哮喘患者安然过冬?新华网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旻就支气管哮喘防治的要点进行答疑解惑。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患者基数大,且患病率逐年攀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约有4600万成人哮喘患者,其中约7%为重度哮喘患者。
张旻介绍,由于空气湿度减小、过敏原增多、早晚温差变大,冬季是哮喘病的高发期和多发期。
进入冬季,哮喘患者应如何预防?张旻认为,需预防哮喘急性发作。“哮喘的急性发作会出现‘跳级’,可能轻度的急性发作会‘跳’至重度,甚至危及生命。”张旻建议,要避开急性发作的高危因素,远离过敏源。在日常的饮食中,要避开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成分,也要尽量减少食用冷、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何为重度哮喘?张旻解释说,在哮喘治疗中,目前采用的是全球哮喘防治倡议推荐的阶梯治疗方案,从第一级到第五级,治疗强度逐渐增强。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接受了第四级或第五级哮喘药物治疗后,能够达到哮喘控制,但降级失去控制的话,我们就称为重度哮喘。
张旻表示,从临床来看,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是判断哮喘易感不可忽略的指标,“这是导致哮喘,特别是重度哮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张旻解释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值偏高,预示着哮喘患者日后急性发作的概率较高。“重度哮喘中最常见的一种表型,是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称之为‘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张旻表示,对于由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引起的重度哮喘,在临床诊疗中则采用针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武器”进行治疗,首先控制嗜酸性粒细胞值。
哮喘患者有哪些治疗方式?张旻表示,随着诊疗方案不断完善、药物研发不断进步,哮喘病的治疗日趋个体化、精准化。“从现有的临床诊疗等循证医学证据来看,哮喘早期进行干预治疗症状控制较好,急性发作的风险也能够明显下降。”具体到哮喘患者的用药,张旻介绍说,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早期哮喘患者效果较好,可以让“暴躁的细胞”平静;而靶向人白介素-5(IL-5)抗体生物制剂对于激素不良反应的患者提供新选择。
“正因为有了这些药,才能够使得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概率大大下降。”张旻认为,今后的生物靶向药物,当在重度哮喘患者中能全面地去应用时,可能会对哮喘患者的管理带来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