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高校三百多位学者在沪共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近300人与会。
生态文明教育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美丽中国建设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论坛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贺克斌介绍了研究分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开展的专题学术研讨及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并表示研究分会将充分吸纳本次大会各位院士专家的真知灼见,深入探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而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生态文明教育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出席论坛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指出,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要强化党建引领,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理论研究,做好资政建言;强化内部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强化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影响。他倡议,与会专家学者要共同推动生态文明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设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者,是同济大学的一项愿景。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表示,学校希望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大力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中心之一,这需要环境学科在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翔峰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中深化环境、生态、资源、能源等生态文明相关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启动实施2030学科会聚研究计划之生态文明计划,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等相关探索。“面向未来,浙江大学还将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推广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支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段宁,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司长任树本等分别发言。
会议同期举办了第五届全国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论坛,并设置圆桌论坛探讨全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建设进展。此外,会议还设立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论坛、生态文明教育路径与实践论坛、生态文明与课程思政实践论坛等三个分论坛,共70余位代表发言,展现了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