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泉”心服务惠民生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党建引领聚合力,“泉”心服务惠民生

2023-12-06 13:36:23 来源:新华网

  石泉路街道位于普陀区中部,户籍人口8.31万人,常住人口10.07万人,60岁以上户籍老人3.96万人,老龄化比例目前已达47.62%。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聚焦需求,在典型老龄化社区陆一居民区积极创建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延伸为老服务“触角”, 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托起幸福“夕阳红”。

  红色引领,探索为老服务新路径

  引外力,结联盟。形成以党建引领、街道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助力协同推进的“泉·融合”为老服务党建联盟。在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赋能下,盘活各类资源,凝聚多元主体力量,将“适老化”理念嵌入社区管理,硬件软件同步提升,为助老爱老提供平台和动力。

  强内力,建示范。围绕“乐医、乐食、乐住、乐行、乐学、乐助”六大为老服务场景,形成“孝亲广场、中西医融合智能康复站、乐益管家、美丽楼道、靠谱泉线为老空间、智慧健康小屋、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加梯工作室、乐艺共享空间、乐颐助餐点”十大为老服务样板间,发挥“家门口”幸福养老示范效应。

  科技赋能,发展居家养老新方向

  打造“靠谱泉线”一键通为老服务平台。创新启用“小度智能音箱”作为载体,除为老年人提供听音乐、看视频等休闲娱乐功能外,视频通话、语音提醒、紧急呼救、一键直呼等智能陪护功能一应俱全。没有安装智能音箱的老人,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同样可以享受“靠谱泉线”提供的6大类39项子服务,让老人轻松搭上信息化的快车,不出家门即可享受到社区服务。

  推进“适老化”改造进家门。在小区实景化适老化样板间“沉浸式体验”卧室、厨房、卫生间三个高频居家养老无障碍场景后,老人可在满足基本生活便利、安全需求和丰富居家服务供给间按需选择改造项目。配置智能护理床、安装可升降储物柜及燃气烟雾报警器等智能安防设备,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生活便利度及品质。

  完善配置,挖掘为老服务新潜能

  进行小区“微更新”。对小区门口广场进行改造升级,配备S型休闲座椅廊、标准健身器材和橡胶慢跑道;进小区道路沿路设置夜间亮光的休息座椅和石泉·孝亲兰田系列宣传版面,在发挥功能的基础上确保路人24小时行走安全;小区内部道路,以不同颜色区分车行道和人行道,实现‘人车分离’;门栋口安装发光号牌、无障碍坡道,楼道内新增休息座椅、靠墙扶手、台阶防滑条,多点联动,打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生活、健身、娱乐的幸福居住社区。

  形成集聚服务圈。依托社区食堂、片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站、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高标准打造集党建引领、行政事务、长者食堂、休闲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具有石泉陆一特色的集约式“15分钟养老服务圈”,满足老人就餐、活动、锻炼、健康咨询等各种需求。

  多方联合,构建为老服务新合力

  深耕精准全方位服务。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居民区与社区党员、驻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团队多方联合,找准养老服务“发力点”。针对社区高龄、生活困难、体弱多病的老人,采取“上门式”“联合式”“结对式”等服务模式开展定向服务,做优个性化精准服务。

  构筑人人参与良好氛围。在整体区域营造出的孝亲氛围的感染下,从“小家”爱老敬老,扩充为“大家”互相扶持,不断扩大为老服务“朋友圈”。号召物业服务企业发挥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的优势,实时做有心人,更大力度投入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在宣传动员、完善设施、志愿服务中形成浓厚孝亲氛围,让社区居民更好的认识孝,感知孝,从而用自身行动一同投身为老服务,构建为老服务的党政力量、社会力量、志愿力量新合力,让尊老、爱老、敬老、孝老之风吹遍社区每个角落。

[责任编辑: 罗沛鹏]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