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

2023-12-25 15:52:48 来源:解放日报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举行,“中老班列—G60号”正式发车——以松江国际多式联运枢纽为始发站,以沪昆铁路、沪昆高速为纽带,将上海的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通过铁路和高速公路直通云南省磨憨、磨丁口岸,深入东南亚腹地,推进亚太跨区域资源高效流通和配置。

  这意味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进入新阶段,谱写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作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交汇点,松江枢纽服务于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也是长三角科创走廊国家战略重要平台的支撑点。

  发轫于松江并以G60大通道命名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奔驰不息的,不单是交通。

  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各类要素资源穿越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市三省九城间,有序自由流动。

  5年间,G60科创走廊从一条高速公路名演变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聚光带,带动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座城市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矩阵,也打通了区域协同创新科技攻关之路。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5年来,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个地方实践“无人区”,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渐次破局、穿越,实现了有路可循。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实体经济、科创生态,促进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高效配置,推动创新要素精准对接、产业链跨区域深度合作……5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断“以新破局”,为中国实现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蹚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G60科创走廊的优势在创新生态,出路也在创新生态。”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进一步明确,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要携手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育国际一流创新生态,成为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松江要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进一步放大效应、形成特色、打响品牌,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创新策源地。

  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

  上海松江区是“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

  2016年,上海松江正处于经济结构问题日益凸显的转型关键阶段,发展陷入瓶颈期。面对复杂局面,松江全区上下都在思索如何破局。对标世界前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2016年5月,松江区创造性地提出“G60科创走廊”的概念,在G60高速松江段40公里沿线,布局六大专业创新板块,服务总长近300公里建设用地的廊道。

  G60高速公路贯穿全城,当中既有全国知名的大学城,又是面向长三角、以产业链和创新链为纽带的制造业重镇,还依傍上海大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等“五个中心”建设良机,与国际上高新技术产业高地的产业配套基础和资源要素禀赋何其相似?回顾G60科创走廊建设历程,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我们希望强化精准制度创新和有效制度供给,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共锻长板,在协同创新中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举一纲而万目张。海尔智谷、正泰启迪智电港、上海超硅半导体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松江。1.0版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筑实了松江的高质量发展轴。目前,松江区95%的先进制造业、科创要素和产业要素汇聚于G60高速公路两侧。不少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加速在长三角布局,演绎出动人的“双城记”或者“多城记”。

  2021年3月,“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从松江的城市战略迈向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从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实践看,九座城市之间非但没有出现“虹吸效应”,反而跳出同质竞争的老路,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九城共建以来,GDP总量从占全国的1/16上升到1/1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比重从1/15上升到1/12。G60联席办常务副主任王平表示,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牵引下,多地共享优质科技资源,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不仅能大幅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还将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

 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个个产业在G60高速公路松江沿线演绎华丽“蝶变”,松江三大先导性产业逐渐成型。

  集成电路势头强劲——

  豪威半导体、移远通信等链主企业进一步强链固链,众多硬核科技引领行业创新……松江区已集聚相关企业121家,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发展。

  生物医药集群成势——

  复宏汉霖研发并获批上市国内首个生物类似药、昊海生科成为中国第一大骨关节腔粘弹补充剂生产企业……松江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近3000家,致力于打造千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登高攀峰——

  腾讯长三角智算中心总投资450亿元,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枢纽;G60脑智科创基地聚焦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前沿领域,推进类脑智能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脑机接口技术创新突破与应用;科大智能、库卡在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成果丰硕。84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构筑了赛道“松江优势”。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智慧安防、卫星互联网、信创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擎起了松江高质量发展脊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攀升至66%。松江经济结构深度优化,在逆势环境下闯出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依托的是,松江区2022年研发动力充足,全社会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8.79亿元,占GDP比重达6.79%,该投入强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35个百分点。

  研发力度持续增强的背后,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以及研发平台等要素资源集聚和各项创新机制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松江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正泰电气2022年研发投入2.63亿元,积极发挥企业四个技术研究分院的作用,开展新技术攻关突破,全年完成近200项科技创新项目。

  创新动力澎湃既来源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发挥,也来自研发平台等各项资源要素集聚,以及创新体制机制的作用发挥,从而形成助力科技创新的“超级内核”。

  松江区持续加强对重大科研平台的服务和布局。推进G60脑智科创基地建设,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落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临港实验室在松江挂牌成立,推动“脑图谱数据”等平台科研成果落地松江,加快打造研用产一体化脑科学百亿级产业基地。

  此外,腾讯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全球顶尖数字研究室落户松江,上海天文博物馆(佘山天文台)完成修缮并重新开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策源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集聚。

  共育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G60科创走廊的优势在创新生态,出路也在创新生态。”纵观世界上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在打造科技创新带之前,都建立起了功能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和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体系。

  在区域协同创新中,除了发挥高效政府作用,G60科创走廊更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九城市形成“1+7+N”产业联盟体系,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要素对接活动。通过产业联盟,九城市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共享优质科技资源,不仅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还提升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亲历者和建设者,松江干部王浩峰表示,将九城市各自优势变为整体优势,协同攻关重大装备、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加速科技创新速度,正是G60科创走廊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的优势所在。

  行走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上海,松江G60脑智科创基地正在加快推动新一代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的创新和转化。

  在江苏,以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为主体的全国生物医药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在建设中。

  在浙江,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五大科研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系统研发。

  在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

  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的成立,构建原始创新先发优势,涌现出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量子通讯等重大原创成果,填补国内急需领域多项空白。

  G60科创走廊沿线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活力最大、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集群,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协同是针,创新是线,穿“针”引“线”下,一个更加紧密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在九城市愈发巩固。

  眼下,沪苏湖高铁各标段建设正酣,建成通车后,将与商合杭高铁成为贯通长三角东西区域的交通大动脉。届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必将伴随呼啸而来的高速列车,跑出区域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里程、新活力。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

  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新兴领域、非公企业高度集聚,现有市场主体23.79万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33家,高新技术企业2595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75家,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这既是松江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新时期松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

  松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发扬“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聚焦松江“一廊九区”产业功能布局,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围绕服务创新链、服务产业链,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整合产业集群内企业、职能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资源,依托组织联网、阵地联建、人才联育、发展联谋、党群联动,形成了“龙头带动、项目推动、条块联动”的产业集群党建工作机制。

 提供根本保证

  松江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探索创新产业集群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将党的领导贯穿产业集群发展全过程。

  立足产业集群发展实际,整合集群内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职能部门等资源,推动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组织设置。围绕“党建+龙头”,选取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经济质量高、党建基础好的企业作为龙头,将其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党组织吸纳进来,成立产业集群党组织;围绕“党建+产业链”,将行业特征明显,具有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有机联结,成立产业集群党组织;围绕“党建+要素群”,成立产业集群党组织,促进科技、政策、服务等各类要素资源整合。选优配强班子。

  创新驱动发展

  围绕“双服双创”工作主题,有效发挥产业集群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加大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培养,激励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实现更多“从0—10”的全过程创新突破;聚焦具有全产业链掌控能力的“链主企业”,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企业的吸附力,打造良好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开展科技创新、党建创新深度融合项目。围绕创新创业、科技攻关、工匠培育、专利突破、转型升级、品牌塑造等,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关键技术“揭榜挂帅”。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有效发挥松江大学城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形成“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常态化互动发展机制。

  服务国家战略

  发挥组织突破区域行政壁垒的制度优势,做深做实“产业集群党建”长三角城市群党建品牌载体,推动九城市区域联动协同发展,共同签订《G60科创走廊党建共建框架协议》,以党建引领跨区域协同联动,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核心竞争力。

  赋能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推动九城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聚焦国家战略,携手中国商飞共同召开“中国商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链合作大会”,有效推动中国商飞与圣克赛斯、安谱实验、正泰智电港等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深化战略合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1700余家企业纳入中国商飞供应商储备库,合格和潜在供应商增幅超过40%,共同打造央地融合与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协作典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飞机事业两大国家战略。

 打造世界一流人才聚集高地

  松江以人才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长三角九城市人才交流合作深度,推进人才资源一体化配置、一体化人才服务,营造众人青睐的人才发展生态,凝心聚力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人才高地。

  

  全方位拓展

  人才深度交流合作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人才一体化是关键。2018年以来,松江牵头举办首届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九城市共同发布人才发展新举措,并形成九城市轮值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等长效制度,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持续打响人才工作品牌。

  同时,松江结合上海西部五区产业和科创联盟建设,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通区域内科技创新的人才流动和信息分享渠道,健全项目制、候鸟制、兼职制、组合制等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在人才政策方面,九城市先后共同发布《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人才新高地行动方案》《深化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才交流合作协议》等多项人才政策,以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人才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松江则聚焦“6+X”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升级《加快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建设的实施办法》及涵盖企业分类、人才评价、积分管理、青年创业、成果转化、技能培训、薪酬扶持、人才安居等方面的10项配套政策,形成更具引领性、系统性、精准性的“1+10”人才政策体系。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人才科创活跃度大幅提升。九城市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超1190万人。2018年以来,年均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届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超80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超全国1/10。九城市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不断提升,拥有国家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8个、高等院校196所、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79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11个。

 一体化推进

  人才资源高效配置

  强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共引。依托设立的G60国家移民政策实践基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行先试人才出入境政策和居留工作许可等创新性、突破性移民政策;九城市共同建设全球引才顾问专家库,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引进各行各业“高精尖缺”人才;依托“G60科创云”要素对接转化平台,持续深化“九城纳贤”项目,常态化面向高校和科创企业组织双推双选活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对人才的“磁吸效应”持续增强,使各路优秀人才“用脚投票”,来松江建功立业,实现梦想。

  深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平台培育。组建城市联盟人才培训资源库,公布首批红色资源、科创资源等在内的80余项共享资源名录,促进人才培训资源共建共用共享。试点合作长三角人才驿站、长三角人才联评和长三角人才培训,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解读、城市融入体验等服务,让人才引得进更留得住。设立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促进区域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涌现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填补国内急需领域多项空白。

  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育管用。牵头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专家库,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项目评审、技术攻关、行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资源;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院士联合工作站,促进最新科研成果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资源紧密结合;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专家在科研攻关、院校合作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促进国内外人才的双循环;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举办两院院士走进G60系列活动,全力打造两院院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最前沿科技成果发布平台、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平台,九城市集聚国家级人才超1000人。

 高质量供给

  全程优质人才服务

  来有所居让人才更安心。松江区坚持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的人才安居服务导向,全方位推进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党群阵地“四位一体”人才安居工程,坚持人才公寓和党群服务阵地同步谋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打造“党建寓良才,筑梦G60”人才公寓党群服务品牌。完善“三个一批”、职住平衡的人才公寓筹措渠道,通过归集一批公共租赁房、转化一批非居住房屋、新建一批R4地块租赁房社区,截至目前,松江区已汇聚1.8万套高品质人才公寓、归集3.9万套人才安居租赁房源。

  实施分层分类的人才租房补贴制度。依托“1+10”人才政策的人才积分管理体系,分层分类量化补贴标准,形成与人才积分、房屋市场租赁价格“双挂钩”的12档补贴标准,将人才平均租房成本控制在本市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10%左右。激励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与租房补贴政策叠加,本科生初期三年内最高可得奖补10万元,实现青年人才初期居住零成本。

  全程服务让人才更舒心。

  松江区创新性建设“区人才服务中心—街镇园区人才服务站—重点企业人才服务点”的三级人才服务体系,人才服务阵地与党群服务阵地融合发展,不断强化党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设立G60人才服务专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发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服务“一卡通”,叠加高品质的医疗、金融、通信和文旅资源,竭力为人才提供“医食住行”全领域服务。

  截至2023年9月底,依托人才服务阵地20站48点全覆盖建设,搭建了一支377人的“人才店小二”队伍,带动全区2982家企业被认定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扶持企业,18641人纳入人才服务系统。同时,通过人才服务站(点)的辐射引领,打响“海聚英才 智汇G60”人才品牌,打造泗方汇、创叶家、聚创山麓、周五人才会客厅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项目活动。人才服务站(点)启动建设以来,累计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人才沙龙、创业指导、融资服务、交友联谊等各类活动417次,参与人才14508人次,结对服务1414位企业人才,收集解决各类问题668个。

 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何进一步增强财政支出的精准性,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松江区持续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于2021年建成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如今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幅提升财政资金支出效益。在此基础上,今年作为全市第二批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区,目前也已成果初显,为财政预算改革贡献松江经验。

  把每一分钱

  都花在“刀刃”上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推进现代化的预算制度,松江区从2021年起开始规划新的路线图。

  “松江区于2021年底基本建成‘三全’‘五有’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新体系,‘三全’为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五有’是决策有评估、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应用。”松江区财政局副局长张皓介绍,贯穿财政支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实现了预算绩效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首要的在于源头控制,松江区财政通过建立“单位自评估+财政重点评估”的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财政预算科学性精准性。据介绍,2022年度单位预算项目自评估实现全覆盖,资金规模达202.78亿元;开展财政重点评估项目10个,涉及预算资金2.44亿元,经评估核减1亿元,核减率达40%。

  “事前绩效评估主要针对项目的必要性、经济性、目标合理性、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源头把控,从而确保将有限的资金花好用好。”张皓介绍,如对某冰壶馆建设工程项目的事前评估,项目组针对其必要性和经济性等进行专业的事前评估,认为就松江区冰壶运动现状而言,冰壶馆前期投入虽不高但后期运营成本较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性不高,也无法体现公共财政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因此未通过该项目的立项申请。

  花钱要问效,绩效目标的编制也是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张皓介绍,按照“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编报是预算项目入库的必要条件,连续几年均已实现年度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编制的全覆盖。

  此外聚焦事中纠偏,强化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将2022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的所有项目纳入监控范围,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涉及项目1557个、预算资金167.8亿元,以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最后聚焦事后问效,加强预算绩效后评价管理。按照“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重点评价”的链条环节,2022年度单位预算资金绩效自评实现全覆盖,开展部门重点评价项目200多个,资金占比超20%,开展财政重点评价项目15个,涉及预算资金9.09亿元。

 试点推进

  成本预算绩效管理

  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市委交办的重大改革任务,是财政紧平衡状态下“节流”方面的重要抓手,松江区作为全市第二批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试点区之一,在民生保障、城市运行和行政运行等三个领域选择公共属性强、资金量较大、支出金额变化较大的6个经常性项目开展此次试点工作。

  “成本分析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找寻影响成本的关键环节。”张皓称,发现导致成本失控主要原因有服务标准和效益值目标远高于社会公众诉求、委外服务考核监控措施缺失以及管理层级多模式不合理等。通过充分的实地调研、座谈讨论和论证分析,6个试点项目在2022年2.4亿支出规模的基础上可降本约4800万元,降幅达20%。

  其中有轨电车运营费用项目,根据有轨电车运载乘客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运营时间间隔,优化人员配比和委托管理模式,可降低人工、能耗、材料等成本3203.15万元;水泵闸运行养护项目,按照本区水泵闸运行需要和管理要求,通过优化值守班次、按实测算养护频次和耗材,全年成本可下降213.51万元,若全面实行“管养分离”机制,成本可下降897.94万元;社会福利院运营项目,在不改变福利院现有在编人员配置与薪酬水平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人员岗位配置和食堂运营方式,全年成本可下降639.7万元,以完全按市场化运营模式测算,成本可下降1316.26万元;减少违法犯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梳理核定实际服务内容和服务工量,部分一线社工相关费用和外派人员费用予以适当核减,委托成本可下降258.63万元。

  经过试点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成效初显。张皓称,下一步将推动成本分析与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应用于部门自评、运行监控和外部评价等环节,切实做到预算申请问成本、预算安排核成本、预算执行控成本、预算完成评成本,助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往纵深发展。

 对标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改革创新

  作为策源地,松江着眼更好的生态和服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打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营商环境品牌,强化改革系统集成落地,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比如,深化“一网通办”改革,继续精简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法治保障,制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发挥好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区优势,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多开“整改单”,少开“处罚单”,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推动长三角“一网通办”

  2023年8月21日,新办企业沪滇建筑工程(昭通)有限公司的经办人携带相关材料来到松江区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工作人员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行政审批局通过即时连线进行协同办理,经过办事事项快速定位、材料证照“免于提交”、屏幕同步共享、电子签名签章发起、纸质文件物流递送等环节,经办人完成相关事项填报办理,顺利拿到了电子营业执照。这是松江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发出的首张营业执照,也是首张长三角区域以外的跨省异地营业执照,标志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制度的创新成果进一步辐射到全国范围的其他省市。

  时间倒回五年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合作方式,率先在松江推进九城市30个涉企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九城市89个综合服务通办专窗全覆盖,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区域。2018年9月28日,全国首批异地办理的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在G60科创走廊诞生。

  自2018年“一网通办”平台上线以来,共上线152项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累计全程网办超过684.4万件,实现4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电子亮证超过1430万次,长三角数据累计共享交换达8.3亿条。推出的长三角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通过在线“屏对屏”实现跨时空“面对面”,推动跨省业务属地远程受理、企业群众就近政务窗口办理,已覆盖上海16个区和苏浙皖三省40个地市。

  打造质量标准新高地

  2018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松江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以局区合作的方式共建“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创新基地”,进一步助推了“质量标准新高地”的建设。近年来,在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历程中,松江始终坚持以质量标准为重要举措。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10个市、区表扬激励,松江区位列其中。

  松江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始终坚持以高质量一体化理念先行先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2018年,松江区着手推动了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区域质量协同发展,并逐步建立区域质量合作机制,坚持质量评价统一化,构建包含50项指标的区域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对九城市按统一标准开展质量发展状况年度综合评价。

  2018年,为进一步增进区域质量合作,松江牵头举办了首届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论坛,区域论坛的形式得到了各方认可。五年来,“质量标准”作为论坛的主题始终不变,论坛内容则不断丰富,各届论坛与承办城市的区域特点紧密结合。九城市共同发布《打造质量强国标杆城市行动宣言》,探索首届跨区域的质量标准贡献奖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贡献奖,推出全国首个跨区域的质量标准创新金融产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金融服务方案》,将质量标准的“软实力”转变为信用金融“硬资产”。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切实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中“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的建设任务,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支持下,2021年10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以下简称“协作中心”)在上海市松江区设立。

  协作中心自成立以来,九城市知识产权局通力合作,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确定年度十项任务、促进跨区域行政执法联动,“深化区级长三角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被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2021年上海市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开启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协作中心制定并实施《关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协查绿色通道,切实缩短了案件协办时限。开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电器和电线电缆类商标保护专项行动,多地协同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1件,没收侵权商品922件,涉案金额48万余元,罚没款8万余元。开展“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以杭州市为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各城市协同配合,为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顺利举办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氛围。

[责任编辑: 沈梅]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