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引航社区提质新引擎 “片区”治理共创华泾新生活 ——2024年华泾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大会顺利举行
1月4日下午,2024 年度华泾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大会暨“融和华泾”项目成果展示会在华泾镇党群服务中心顺利举行。上海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社会建设处处长竺亚,徐汇区民政局副局长潘蔚玮,华泾镇党委副书记毕信仁,华泾镇党委委员曹倩,华泾镇副镇长邓敏出席本次会议;同时,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教授范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马西恒,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教授唐有财,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俞祖成,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吴同出席会议;华泾镇17个居民区负责人,社会组织、媒体、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会议。
竺亚、潘蔚玮共同为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工学院”揭牌,“社工学院”是一个开放性多功能平台,立足基层治理实际,具备吸纳、培育、融合功能辐射到基层党群服务站点一线,发挥“五社联动”机制集聚优势资源,依托一批特聘智库专家、一批社区知名书记、一批治理实务讲师、一批现场教学点位以及一批社会组织资源,打造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治理型“社工之家”。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成为华泾镇“社工学院”首批合作智库,同时聘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马西恒、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唐有财、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教授范斌、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俞祖成、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同、上海商学院副教授刘东为首批“社工学院”特聘专家。
社区代表和片区代表就各社区基层治理经验和心得进行交流分享,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华泾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华建居民区代表孙麒就“停车难”与“车位争夺战”问题的解决及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华建一、二街坊车辆管理方案》进行的分享,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新智慧”。馨宁居民区代表董婷婷向与会人员分享了社区的“小全科医院”模式,该模式有效回应了社区居民的需求,深入挖掘了优质的社区资源,先行探索了基层治理中的社区自治力量反哺社区及片区的实践。大桥居民区的“连心桥”自治项目以“美丽楼道”建设作为社区治理与文明创建的“切入口”与“突破口”,让老百姓感受到家门口的贴心服务。一段“美丽楼道”VCR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居民区的“最小单元”自治风貌。建华门户片区代表泾治荟商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蒋平以商业运营商的角色分享了建华门户片区探索的“商业+公益”共益新模式以及形成了“顶层机制创新,商业赋能治理”的共益治理实践经验。关港蓝湾片区代表李艳红从领导关注多、解决问题多、链接资源多的变化分享了片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大大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水平和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
“圆桌论坛”环节由刘东主持,毕信仁与马西恒、唐有财、范斌、俞祖成围绕“党建治理如何贯穿基层治理实践”“党群阵地建设何以可为,如何为老百姓提供切实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在论坛中,毕信仁谈到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实践,需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更要贯彻落实党组织意识。唐有财认为需要积极落实“四个引领”,价值引领指明方向、组织引领体系化建设、行动引领发挥示范效应、队伍引领提升基层治理队伍的能力。马西恒强调党建引领的实践重要性,需构建“党建+服务+治理”体系,才能实现纵横贯通,形成“党员+群众”联动效力。范斌聚焦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当前存在的“割裂”现象,提出应从有效回应居民需求和提供多元品质服务切入,让老百姓有切实感受度。俞祖成立足国际视野,提出基层治理需聚合“千人意见”为“公共意见”,形成从“众议”到“公议”,进而彰显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性。
曹倩和邓敏共同发布了《华泾镇基层工作法3+3》,并为华泾镇六大片区代表赠书。《华泾镇基层工作法3+3》是由镇党建办和镇自治办联合开发,包括三类社区难题工作法,即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法、群租治理工作法、停车管理工作法,以及三类社区工作指引,即美丽楼道分类治理工作指引、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引、片区自治共治工作指引,助力基层社工提升群众工作和基层治理工作水平。
接下来,华泾镇将持续以美丽家园、数字家园和共享家园为目标,以“十新”为着力点,聚焦自治力、数字力、协商力、协同力、创新力、行动力,打造科创重镇、生态新城、品质城区的“新华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