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科普电影“三部曲”引领健康新风尚
从2017年出发,坚守7年,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用3部中医科普电影,从不同时期、以不同角度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与中医的不解之缘,弘扬中医文化,引领健康新时尚。
《同舟共济》剧照 新华网发 片方供图
《同舟共济》,得益中医:该片讲述了一位中医师父亲,遍寻医书、探访名医,坚持十年,用三千多碗粥油、三千多次捏脊,终于将一个羸弱瘦小的早产儿养育成一个笑傲剑场的阳光女孩的故事。从此,对中医的笃信,乃至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像一颗种子,种在小女孩的心中。
《归来》古镇,传播中医:中医师老贾因老宅拆迁,回到阔别已久的水乡古镇,有感于父老乡邻对中医药服务的渴求,怀着对故人、对中医的感恩之心,老贾将老宅捐出改造成新场海派中医文化基地,希望恢复新场历史上的中医药盛况。逐渐长大的小贾,跟随父亲耳濡目染,也加入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队伍中。
《传人》新篇,光大中医:小贾目睹了父亲和中医专家一起,通过远程会诊,用中医经方治愈了国际友人的呼吸道重疾,更坚定了向世界推广中医药的初心,最终开发出一款中医App,实现中医知识的在线查询、全球共享。曾经对女儿不以为然的老贾,看到这款App上线并被大量下载,终于放下成见。父女携手,拥抱现代科技,共同推广中医。同时,两位国际友人也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中医的传人。
回望“三部曲”,2017年的《同舟共济》甫一出现,就在业界掀起了一股新风,该片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成为中医传承走下书架走进现实的典范。
2017年,精彩不断。随之而来的两辆中医文化地铁,进一步改变了大家对中医的刻板印象,中医文献不再是青灯黄卷,文献馆也不再是皓首穷经。这一年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申报的“海派中医地铁专列公益宣传”项目入选上海市科委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同年9月上线了两列中医地铁专列,其中2号线专列以“跨时代,传递爱”为主题,10号线专列以“小手法,大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以儿科为重点的海派中医科普。地铁内外的车厢、灯箱、屏幕上,一幅幅漫画,以复古与时尚结合的风格,生动展示了十二时辰养生法、八段锦、药膳、捏脊等中医特色养生方法,与车厢内移动电视及地铁站内LED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同舟共济》互为呼应。一时间,海派中医的时尚、有趣,让人耳目一新,开风气之先。
2017年“海派中医”主题专列实景图 新华网发 活动方供图
2018年,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继续在地铁2号线上运行中医专列,以“中医妇科”为主题,将宣传受众精准定位于中年职场妇女和12岁以上青春期少女,在车厢内以“天癸小精灵”为主角的漫画,展示了女性的生理特点,同时与新华网合作开展线上“看见,你的美”摄影大赛,入围决赛的作品在上海文化时尚地标——思南公馆展示一周,通过线上、线下呼应,宣传造势,引发全社会对女性健康的关注,海派中医妇科由此声誉更隆。
2018年“海派中医妇科”主题专列设计图 新华网发 活动方供图
2019年,地铁2号线继续运行中医专列,这次以“追梦”为主题,以都市白领为主要传播对象,宣传中医“治未病”对“失眠”等白领常见问题的防治特色,线下活动“追梦空间”在现场展示耳穴、音疗、精油等多种外治法,让白领沉浸式体验了中医各种诊治方法,快速拉近了中医与市民的距离,也让跟多白领关注中医养生。
2019年“追梦”中医专列线下活动照 新华网发 活动方供图
中医药文化专列的运行,让更多市民注意到中医儿科、中医妇科,注意到中医独特的生命观对我们的启示,诸多小学、初中于是纷纷邀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中医走进校园,将中医的观念、知识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由此了解中医、体验中医、相信中医,甚至传承中医。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第一次大规模进校园,始于2017年徐汇区的中医药健康文化进校园项目,“杏林育桃李,岐黄校园行”中医药校园嘉年华系列活动于儿童节这天在高安路一小拉开序幕,开幕式上孩子们的热情表演,嘉宾们的精彩互动,课堂上老师们的生动讲解,手工环节的欢呼雀跃,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中医未来的希望。之后,文献馆又陆续走入了黄浦区、宝山区、浦东新区、静安区……由此衍生了诸多精美的文创产品——《草木笔记》《金石笔记》手账本和“天下第一方”丝巾等等,让孩子们见识了中医之美与中医之趣。在前期课程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中医拾趣”课堂为核心内容,融合节气养生、本草故事、穴位妙用、中医药非遗等知识的中医药进校园体系。此外,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还先后举行 “中医小达人”比赛和《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中医科创营等中医药校外活动,吸引了全社会对中医药青少年科普的关注。
近年来,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还从四个方面让中医文化大放异彩。一方面,推广中医药非遗,文献馆协办、承办了多项非遗相关文化活动,如:以“非遗新体验”为主题,协办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面向全社会组织评选“创新、好用、可转化”的国潮文化创意产品、作品和设计方案。入选上海非遗展馆学子行,向莘莘学子提供中医药非遗文化体验。举办《海派中医》纪录片推广活动,“上海市中医药非遗体验日”及“城市定向赛”,为群众提供沉浸式感受中医非遗文化的渠道。
同时,积极拓展科普阵地。《归来》的拍摄得到新场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促成了共建新村海派中医文化基地的良机。最终该基地落户新场张小乙宅,并通过多媒体矩阵,对新场古镇的历史、文化、人文、产品以及与中医的渊源进行挖掘、整理、转化,形成多样化的素材,通过直播、影视作品、出版物等形式传播,推动新场海派中医文化基地宣传。相关视频号“新场海派中医文化基地”自2022年11月18日正式运营以来,已经研发了10档中医科普类栏目,内容涉及为中医科普、非遗文化展示、新媒体矩阵宣传等,入围第一届上海市健康科普推优选树活动健康科普品牌。
此外,文献馆创新文化传播,吸引国际友人的目光。2021年与2023年,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承办了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中的“非遗体验”活动,并成为其中的亮点。精彩纷呈的中医药非遗展示与体验,让国际青少年过足了瘾。之后,文献馆于2023年继续承担“沪尚荟之驻沪领馆签证官员友谊沙龙之中秋特别活动”,用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项目,架起彼此沟通的桥梁。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也注重拓宽宣传渠道,基于上海市民爱旅游的特点,以中医文献研究成果,支持健康旅游。多次联合举办健康旅游论坛,并发布健康旅游地图小程序。同时,文献馆承办“中医传统运动线上运动会大赛”,提供面向广大市民的传统功法展示;入选首批“社会大美育”课堂, 提供面向市民的美育课程,不断以生动、有趣、多样的形式,向市民展示中医助力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在未来,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将继续笃行中医文献融入生活,将中医“治未病”观念、中医健康生活方式惠及千家万户,实现健康上海、美好生活!(肖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