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有机兼容现代感,国画创作需诗书画一体——专访知名画家刘士林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传统文化有机兼容现代感,国画创作需诗书画一体——专访知名画家刘士林

2024-03-20 10:03:54 来源:新华网

  新时代国画创作如何在传承中不断推陈出新?近日,新华网在上海专访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画家、华夏诗联书画院高级研究员刘士林。

  因擅长画兰草,在业内素有“刘兰草”美誉的刘士林,持续几十年苦心钻研中国山水画、花鸟和传统诗词创作,并致力于推广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瑰宝——传统绘画和书法。

  问:您是从何时步入画坛的?

  刘士林:我从小就酷爱书画。小时候条件简陋,把化肥袋染黑当作水写布,用毛笔蘸着清水练习书法。

  而我真正步入绘画之路是在高中阶段,我遇到了一位贵人——我们当地文化馆的负责人。他领我入门,向多位名师引荐了我,我也由此有机会系统学习绘画。得到多位名师的指点后,我的绘画功底实现飞跃,时常被镇里安排在一些地标建筑上画大型的墙壁宣传画。

  在墙上画壁画,要画几丈长、几丈高,对我的画功是很大的锻炼。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础,后续我才能被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录取,得以拜师徐悲鸿先生弟子方诗痕等顶级大师门下,正式步入传统美术殿堂。

 问:您如何评价自己的绘画风格?

  刘士林: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在四十余年的美育教育中,我深刻感悟到传统文化在国画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我把教育学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山水画相结合,形成“诗书画”一体的绘画风格。除了山水,花鸟也是我的创作对象。特别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在创作中承古变今,力求一个“变”字,运用笔墨和构图的变化,在虚实、立意、想象的拓展与变化中形成了自我的笔墨语言。

  我认为,要想画好兰草,是一生的修为。别看兰草线条简单,稍有一笔把控不准,兰草就很难呈现出飘逸感,画面就会非常生硬、没有灵性。

  中国画笔墨之间的变化落在纸上就显出画的灵动性,妙趣横生。所以古人说,喜画兰草,怒画竹。意思就是,开心的时候画兰花,生气的时候画竹子。

  中国书画博大精深,各有流派。我的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远山水,如壁立千尺的大峡谷等,在重生活、重写生、重技巧的同时,我更注重对生活的提炼、对传统的传承。

  问:为何国画要强调诗书画一体?

  刘士林:书画与中国文化分不开,一幅国画,笔墨分优劣、意境求生存。即有诗境、有意境的画才能够传世,诗书画一体的作品代表着文化传承。比如清代龚贤、“扬州八怪”,近现代的黄宾虹等,均是诗书画一体。诗、书、画各自并非单一的,绘画好、但不会写字,或者写字好但配不好诗词,那最多就是一名画匠,成不了“大家”。

  纵观历史,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明代的徐渭、清代的石涛均是诗书画一体的文豪。一首好的诗词,可以激发书画家的创作激情。诗的意境跟画的意境往往是一致的;落款则是毛笔字的书法,画家往往要有书法功底,因为没有写字的功底是画不好画的。字写得好,才能画得好。不少国画是用笔“写”出来的,书法、绘画互不可分,因此“书画同源”。如梅、兰、竹,都是“写出来”的,用笔法来显示浓淡变化。中国书画里,一首诗可以画几幅画,一幅画可以写好多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里包含了四个季节的景象,充满诗情画意,每一句都可以画一幅画。

  画家晚年拼搏的不仅仅是笔墨的拼搏,更是文化的拼搏。在我看来,学习中国书画的人,如果不懂传统文化,画不出好画,因为不懂这种意境。

  问:您在传承国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士林: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书画则是文化之魂。

  我退休后到北京一所国际学校任教,教授中国画与古典诗词课程。经常有外国友人到访学校,我发现不少外国人对中国书画艺术很感兴趣。我也乐于向外国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我都是从兰草开始讲起,常言道“君子如兰”,兰草的清香寓意君子风范。然后,我再深入地跟他们讲梅兰竹菊的深刻涵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020年开始,我南下江苏苏州,结合江南风情进行创作。为了更好地向青少年普及国画,我主动为苏州青少年开设中国画及诗词格律启蒙教育。今年春节前,我在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苏州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上了一堂文化讲座课,用水墨拓印的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创作了一幅含苞绽放的《梅花报春图》。在谈及古诗词时,我引用宋代朱熹的《劝学诗》,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的诗句,勉励孩子们要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我认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青少年的责任,希望通过对国画的了解和学习,可很好地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许超]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