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新业态护“未”-新华网
2024 04/24 09:01:06
来源:新华网

上海探索新业态护“未”

字体:

   一些地方的点播影院存在未依法登记备案、包间高度私密、变相提供住宿服务、未成年人无需身份验证可随意进出等情形

  “在检察工作中,既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规定,也要护航新业态健康发展,防止用力过猛导致新业态‘一管就死’,考验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多方智慧。”

  三个关键词被检察官们反复提及:刚劲、巧劲和韧劲

  “初中生可以订房间吗?”“需要登记身份证吗?”“房门可以上锁吗?”……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一家点播影院的老板在点评网站上逐一回复消费者提问:“不接待未成年人”“大人携带未成年人,需要登记大人身份证”“锁不了哦”……部分网友也在帮忙做“劝退”回应。

  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是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点播影院、电竞酒店、密室逃脱、剧本杀、盲盒销售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成为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休闲放松的“心头好”。与此同时,一些新业态也存在监管治理盲区和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风险隐患。

  针对新业态行业归属不甚清晰、法律规定存在空白、治理尺度难以把握等问题,上海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检察监督的刚劲、巧劲、韧劲,以“我管”促“都管”,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护航新业态健康发展。

  敏锐捕捉新业态风险点

  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新业态发展起步早、经营规模大。与之相伴,未成年人保护隐患也更早“露头”。在日常工作中,上海检察机关敏锐捕捉到新业态在场所、内容、规则上存在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风险点。

  “2020年,在办理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涉案场所之一是点播影院。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业态。”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未小贤”未成年人检察团队负责人黄冰洁说,有的经营场所存在未成年人保护漏洞。

  黄冰洁和团队成员通过搜索大众点评、抖音等,从商户广告和使用评价中得知,点播影院既可提供电影院的沉浸式体验,又兼顾客户私密性、个性化需求,受到包括未成年人等在内的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追捧。

  检察官们清楚记得,前往某点播影院调研的那天,是一个周五下午,两个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生,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在他们面前很自然地走进了包厢。

  “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的点播影院存在未依法登记备案、包间高度私密、变相提供住宿服务、未成年人无需身份验证可随意进出等情形。影院内部被分割成多个小型包间,无监控且隔音,有的还设有床等可以躺卧的设施、可关闭型内锁、可遮蔽门窗的遮帘等。这不仅不利于公共安全,还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条件。”黄冰洁说。

  与此同时,有的不良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近年来,密室逃脱、剧本杀作为新兴行业迅猛发展。上海的门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一部分门店选址位于学校周边。

  这一现象引起了检察官的警觉。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专门设计了关于未成年人消费密室逃脱、剧本杀的线上调查问卷,向全区中小学发放并收回近2万份样本。

  调查发现,50%左右的中小学生了解或体验过密室逃脱、剧本杀,大多数学生玩过含有恐怖、暴力甚至情色内容的剧本,部分学生反映曾在密室逃脱中发生跌倒、惊吓甚至性骚扰问题。

  “个别密室逃脱、剧本杀的经营者为了规避风险,要求玩家签署免责声明,特别是面向未成年消费群体时,店家没有根据其身心特点落实特殊的保护措施。”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程慧说。

  一些消费陷阱让未成年人“停不下来”。有盲盒商家针对未成年人消费盲目性强、易沉迷等特点,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17岁的小杰(化名)在手机上看到一则线上盲盒广告。在诱人奖品的驱使下,他下载了一款盲盒App,通过快捷登录,轻松注册了账号,开启了“充值-买盒-开盒”的“快乐循环”。但是,小杰每次开出的都是最小奖品,大奖“遥不可及”。

  “小杰只记得一笔一笔往App里充值,停不下来,不知不觉花了1.2万元。他想把商品退给盲盒公司,对方却一直拒绝。”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金港湾”未检团队负责人施翀告诉记者。

  规范监管存三难点

  新业态在发展初期往往更容易成为监管盲区和未成年人保护盲区。记者采访上海各级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部门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当前新业态未成年保护治理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难点。

  问题隐蔽发现难。部分办案人员反映,近年来新业态持续萌发、快速迭代。其中一部分,自己在办理案件时是第一次听说或者虽然听说过却不甚了解。如果未成年人不主动提及,家长都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2021年,我们在日常办案中,偶然发现部分涉案未成年人热衷参加密室逃脱、剧本杀活动。”程慧告诉记者,她受聘在中小学兼任法治副校长期间,也接到学生反映,称因去玩“恐怖本”,几天睡不着觉,还有过程中遭受骚扰的情况。“我们因此警觉起来。”

  监管职责厘清难。黄冰洁认为,如果仔细分析新业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从未出现过的全新业态,例如密室逃脱、剧本杀等。第二种是叠加业态,即对传统业态的升级创新。例如点播影院,就是脱胎于电影产业的文化娱乐新模式。

  规范叠加业态相对容易。黄冰洁告诉记者,奉贤检察机关牵头起草,与区文化执法大队、区新闻出版和电影管理办公室、区公安分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台了《奉贤区未成年人出入点播影院五项规定》。

  该规定要求,点播影院在显著位置公示“请出示身份证”;“未成年人观影请登记监护人联系方式”;要查验身份证件,并如实登记未成年人信息;要追问未成年人同伴身份关系、监护人是否同意等;要定期巡查未成年人所在的包间;发现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的现象要及时报案。

  相比之下,真正难厘清监管职责的,是一些全新业态。施翀以盲盒为例解释说,相对线下,线上盲盒经营者更容易通过后台操纵改变抽取结果、随意调整抽取概率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除需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部门加强监管,还涉及电商平台管理,需要统筹的部门较多,职能交叉等问题影响监管职责的落实。”

  治理尺度把握难。受访者表示,当前,有的新业态尚未出现行业规范,存在制度空白;有的尽管对新业态作了原则性规定,但不全面、缺细化。比如,目前针对点播影院的规范主要集中在电影放映、发行等领域,而现有娱乐场所相关规定未明确将点播影院列入监管范围,导致行政机关执法依据不足。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尤丽娜认为,新经济、新业态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引擎,也是一座城市商业繁荣、业态多元、富有活力的表现。从新业态到成熟业态的跃升,并非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发展、纠偏,并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

  “在检察工作中,既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规定,也要护航新业态健康发展,防止用力过猛导致新业态‘一管就死’,考验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多方智慧。”她说。

加强监管   朱慧卿图/本刊

  用好刚劲巧劲韧劲

  采访中,上海市检察机关向记者出具了一组数据:2021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案件658件,其中2件案件入选最高检的指导性案例,4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上海市检察机关如何推动实现未成年人保护与保障新兴业态健康发展的共赢?如何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三个关键词被检察官们反复提及:刚劲、巧劲和韧劲。

  针对密室逃脱、剧本杀行业“弱规范”问题突出、经营监管及多个执法单位等问题,闵行区人民检察院邀请专家学者、行政执法单位共同研究,在执法理念、履职协作、监管服务方面达成共识,并充分听取了经营主体和未成年人的意见。

  此后,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会同区公安分局、区文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支队,于2021年12月会签了上海首个关于密室剧本杀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提出探索内容分级、适龄提示、查验未成年人身份、规范时间管理等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措施。2022年1月,上海市文旅局正式印发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上海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纳入监管的城市。

  上海市区两级围绕新业态未成年人保护进行的区域性探索创新,迅速进入国家有关部门视野。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将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作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统一纳入监管。

  让法律真正成为未成年人的保护伞,关键在于落实。

  “《奉贤区未成年人出入点播影院五项规定》出台后,我们认为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涉及点播影院的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闭环,适时开展‘回头看’,巡查规定试行情况。”黄冰洁说。

  在持续跟踪监督的过程中,检察官们发现,一家开在某职业院校附近的点播影院,存在无证经营、播放内容失管、场所设置不合理等情况,而且主要面向学生开放,存在侵害不特定多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问题。

  这时,检察监督力量化柔为刚。奉贤检察机关迅速向职能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职能部门欣然接受,不仅依法取缔该点播影院,还接续发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专项清查,加强监管的规范性,实现从单一纸质登记监督向信息一体化监管转变。

  为实现整体性的诉源治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在奉贤检察机关探索的基础上,向上海市电影局制发检察建议书,并抄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执法总队、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多部门协同履职,齐抓共管。上海市电影局会同相关单位集中开展全市点播影院市场规范整治活动,累计检查相关场所1400余家次,立案处罚11件、关停240余家不合格影院,点播影院市场规范程度显著提升。

  上海市电影局还指导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成立了全国首个点播影院专业管理委员会,针对场所治安管理、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强制报告制度落实等出台行业规范,补齐法规空白。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新业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新’。这意味着检察机关的工作也需要与新业态的发展同步,保持韧性、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督导不替代,到位不越位,厘清监管职责,凝聚各方共识,努力增强全社会对新兴业态涉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注与合力。”(记者 杨金志 兰天鸣)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