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筑梦·致远——上海送变电公司三次大跨越施工
在中国电力事业的壮阔图景里,上海送变电公司以一连串标志性的大跨越工程,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轨迹——从传统迈向现代,从应对挑战到不断超越。
首跨壮志 吴荡线工程黄浦江大跨越
1961年的春天,上海送变电公司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吴荡线黄浦江大跨越。作为公司首次涉及大江大河的跨越项目,黄浦江的壮阔与施工的艰难,构成了这场跨越的背景,而上海送变电公司则站上历史的台前。
在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没有现代的重型机械,上海送变电公司的建设者们凭借双手与智慧,一点一滴地将梦想变为现实。760米的两塔跨距、91.2米的塔高、158吨的塔重,每一项数据都凝聚着工程师的精确计算和工人师傅们的辛勤汗水。他们以人力肩扛手抬,在黄浦江中央利用固定的趸船和驳船连接引线,靠人工手动挥舞红白旗指挥放线,将一根根导线架设于黄浦江之上。建成后的吴荡线。
吴荡线的成功架设,不仅解决了上海电网的迫切需求,实现上海地区220千伏线路连成环网,同时也标志着上海送变电公司在大跨施工领域的突破。这次跨越,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现了上送人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破浪前行 110千伏长兴横沙工程长江大跨越
2001年,步入新千年的曙光,上海送变电公司迎来了又一场施工考验——110千伏长兴至横沙长江大跨越工程。横沙岛,这块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宝地,曾长期依赖于长兴岛电厂经由35千伏海底电缆供电,但随着频繁的过往船只经常导致电缆损坏事故,严重影响到岛上经济与民生。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上海送变电公司承担起长江大跨越输电线路工程的重任,旨在以天空之桥替代海底之缆,保障供电安全稳定。
工程中跨越两塔间距1.519千米,塔高158.8米,重达280吨。考虑到潮汐、汛期、台风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跨越时布置了强达8.5吨的张力场,利用船只牵引放线。但是档距大、导线重,加上水流、大风的作用,船只还是带着引线一度被冲得偏离预定范围7、8百米。当时塔上已提前部署了施工人员,他们身上带着斧头和对讲机,一旦引线偏离到危险区域,随时接受指令砍断引线,将危险性降到最低。比起首次大跨,这一次施工难度全方位提升,但是最终依靠充足的预案准备成功完成了跨越作业。
长兴横沙大跨越工程的顺利完成,不仅解决了横沙岛的供电安全隐患,更是上海送变电公司跨越技术与社会责任的全面飞跃,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长三角电网一体化水平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智引未来 500千伏崇明输变电工程长江大跨越
2021年,为确保崇明电网“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远的稳定供电,有力推动长三角电网的紧密互联与一体化进程,500千伏崇明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跨越篇章。500千伏崇明输变电工程长江大跨越,刷新了上海电网建设纪录,1690米横跨长江,204米高的塔体,总塔材重量逾1365吨,规模之巨,令人瞩目。
历经六十载的技术积累,项目团队采用了前沿作业技术和策略,巧妙利用无人机,沿长江双向飞行,铺设两条3毫米直径的导引绳,随后通过精密的张力控制拖拽,逐步完成24条35毫米直径特强钢芯铝合金绞线展放。期间引入的可视化智能牵张放线系统、自动化压接设备等新设备,极大提升了作业精度与效率。
500千伏崇明输变电工程长江大跨越施工是迄今长江沿线最东端的电力跨越,也是上海电网目前跨越塔高度最高、跨越距离最长的电力跨越工程。该工程建成为崇明地区新增74万千瓦的供电能力,为高铁、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提供充足电能,同时能使沪苏间的电力交换能力提高20%。不仅可以更好满足区域电力平衡需求,还将显著提升长三角电网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水平。
在跨越山河、连接光明的六十年征途中,上送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断攀登,每一代人都在跨越中传承精神,照亮未来,为电力事业的辉煌明天,铺设了一条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