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热度”不减,上海静安推动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新华网
2024 07/03 19:56:40
来源:新华网

垃圾分类“热度”不减,上海静安推动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

字体:

  新华网上海7月3日电(史依灵 通讯员 廖荩薇)“狮子大哥需要废纸篓复合包装,小青蛙最爱纸质制品,猴子老弟喜欢废金属制品,河马爱吃废塑料制品。”在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学生们对校园里这四个卡通垃圾桶的用处了如指掌,“有了这四个可回收物再细分容器,垃圾分类变得有趣又简单”。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位学生在投放可回收物。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今年7月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五周年,五年来,变化的不仅是垃圾箱房等硬件设施,也有早已深入人心的垃圾分类意识。五年过去,上海垃圾分类“热度”不减,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更是不断优化。

  今年暑期前夕,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在原有试点的3个学校基础上,将这四个可爱的可回收物再细分容器投放至辖区内的11所中小学、幼儿园,在静安区率先实现了辖区内学校全覆盖,助力学校实现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

  早在今年年初,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在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万航渡路小学以及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开展可回收物再细分的宣传教育试点工作,经过半年的试点,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已初显成效。万航渡路小学一位老师说,垃圾桶一进入校园,就引来了学生们的好奇围观。“它们不仅外观可爱、色彩鲜艳,而且每个垃圾桶都清晰标注了所对应的可回收物类别,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垃圾分类的知识。”该老师进一步介绍,学校还在宣传栏、校园网站等平台上发布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提高师生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

  同样,在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生们都能熟练地将废纸、塑料瓶、金属罐等可回收物分别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现在正值暑期,学生们整理个人物品时,会清理出不需要的书籍、文具等,大家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些可回收物进行了分类投放。”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位老师表示,不少学生在家还会监督爸爸妈妈,教他们垃圾分类知识。“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还能将这些知识带入家庭和社会”。

  从3所学校试点到全区域覆盖,过去半年来,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城运中心多次携手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小志愿者培训、可回收物再细分小能手培训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了如何正确分类和投放可回收物的方法。

  曹家渡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实现辖区学校可回收物再细分容器的全覆盖,曹家渡街道还深入社区、楼宇、商铺,持续开展可回收物再细分工作。今年,曹家渡街道进一步将可回收物再细分工作推广到15个小区和5家单位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对小区及单位的垃圾桶、垃圾箱房进行改造,增设了玻、金、塑、纸、衣五个垃圾桶,进一步优化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全力推进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