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科创教育新范式: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科创实践新发展
  • 新华网无人机
正文

分享至手机

上海探索科创教育新范式: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科创实践新发展

2024-07-09 19:37:1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7月9日电(史依灵)“通过搭载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司机是否存在疲劳驾驶。”启明星团队队长、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预备班学生季子校一边展示团队刚制作完成的智慧小车,一边介绍人工智能在科创作品中的应用。

  

  季子校展示团队的创作成果。新华网史依灵 摄

 

  这辆白色面板配了花朵装饰的小车,在远程操控下可以流畅运行。令人惊叹的是,季子校和团队仅花了半天时间就制作完成。近日,在上海市中小学科创实践活动,一批中小学学生以随机组队的方式形成4人小组,共同参与主题为“智慧出行”的“创客马拉松”活动。学生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使用开源硬件和相关结构材料等,创作出功能多样的科创作品,为安全、高效、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提出诸多好点子和奇思妙想。

  为持续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科创实践新发展,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自2024年3月起启动了“上海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上海市中小学科创实践活动”“上海市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等系列性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系列活动中,通过专家团队下沉学校和教师线上实时互动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课程实施能力,积极推动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科创实践能力的提升。

  

  “创客马拉松”——“智慧出行”作品制作现场。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从“创客马拉松”活动现场可以看到,参与的学生运用所学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编程、电子技术、物联网等科技知识,综合应用AI视觉传感器、语音识别等开源软硬件,结合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在结构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创生出主题为“智慧出行”的科创作品。

  据悉,这一活动前期通过科创教育教研实训一体化平台的系列课程学习,帮助教师了解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掌握编程和开源硬件技能。同时要求相关教师在校内开展不少于 8 周的教学实践,主办方同步组织相关领域的高校及教研组专家予以实战性指导。通过前期工作坊、课程培训和随实践指导,参培教师形成了科创逻辑思维框架并运用于实际课程教学及科创项目中,最终形成契合不同学校特色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建立具有实践意义的项目课程。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化工作处处长韩崇虎认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人工智能教育与科创实践活动的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了教育质量,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而中小学科创实践活动很好地普及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更加全面、立体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了师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龚说,这一活动突破了传统教师和学生培训模式,提倡“陪伴”代替“培训”,通过实践和项目制作使师生学习和吸收知识。“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科创教育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一线教师科创和人工智能教学能力。”

[责任编辑: 佘灵]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