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2日电(记者陈爱平)在第十三个“世界大象日”之际,上海科技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4D动画片《象之童话》10日晚间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四维影院点映,并预计今年9月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式上映。
《象之童话》是一部以亚洲象及国际生物多样性为题材的科学童话,讲述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一个小男孩与一头小象的雨林冒险。
项目启动于2022年,影片制作历时20个月,主创团队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前期调研和策划工作,并邀请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的多名专家担任顾问。

影片中的“小象毛毛”,以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里的救助象“龙龙”为原型,项目组从多个角度还原了小象“龙龙”的特点和身世经历:外形上茂盛的“前刘海式”胎毛是“龙龙”的独特标志,此外,动画片里小象的毛发、皮肤的褶皱、脚趾“前五后四”,还有牙齿萌出的位置、脚底板的材质都准确逼真;影片中的“毛毛”是在摔倒时左后腿被藤蔓缠绕,现实中两个月大的“龙龙”则因为左前足受伤被象群遗弃。
影片中,小象与男孩相遇以及故事进行的重要场景地“大象食堂”,其原型是西双版纳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站凉水箐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影片通过三维动画技术,逼真再现了热带雨林中的凤蝶兰、叠鞘石斛、兰花螳螂、太阳鸟等典型生物,让观众仿佛置身雨林之中,也回应了本片的重要主题之一“生物多样性”。
影片中小男孩昊昊的父亲是一名护林员;现实中,关坪站的十几位护林员每天穿梭在雨林中,保护着管理片区里的动植物资源。“大象食堂”场景与“护林员爸爸”的日常工作,还原中国式“人象和谐”实践方案。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科学童话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引导他们充满好奇和向往地去了解世界。一部好的科学童话影片让儿童和青少年轻松地找到兴趣点,主动地去寻找与它相关的一切答案。科普场馆是进行科学启蒙的一个触点,需要更多《象之童话》这样的科学童话作品,让进入科学的方式有趣梦幻。
据悉,《象之童话》是上海科技馆和上美影合作的第二个动画项目。馆方表示,双方的合作是各自专业优势的成功整合,上海科技馆拥有完善领先的科普教育资源,而上美影以动画艺术为硬核的科普知识披上了有趣好看的“战衣”,期待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可爱可信的科学童话动画片,合力打造精品化、艺术化的科普动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