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漕镇“百团壮骨”燎原计划启动,群众团体成为社会治理“后浪”
新华网上海8月22日电(许超、黄安琪)8月21日,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举行“邻聚共同体,众治新‘华’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暨“百团壮骨”燎原计划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四个一”赋能举措,即一张新兴领域党群服务阵地地图,一个涵盖自治、共治、德治、美治、法治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一批由重点团队、赋能单位、职能部门共同发布的重点项目,一众由相关专家、学者组建的强力外援。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陪伴式”大赋能,华漕镇还将通过开展“起底式”大走访、实施“目录式”大备案、做实“陪伴式”大赋能、组织“协商式”大讨论、推动“睦邻式”大治理、落实“赛马式”大展示,实现对群众团队的全视角覆盖、全过程陪伴、全周期管理。包括结合国际家庭日嘉年华、大众体育节、邻里节等活动,让团队登台亮相、展示风采,立足“5+1”片区网格体系,举办“百团大赞”“民星达人”等观摩评比活动,推动片区团队“跨界出圈”。
首批重点组团项目在 “百团壮骨”燎原计划启动现场发布。(主办方供图)新华网发
首批重点组团项目在 “百团壮骨”燎原计划启动现场发布。(主办方供图)新华网发
今年以来,华漕镇作为闵行“一南一北”发展战略的北部先行区域,前湾地区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根据专业机构估算,前湾10平方公里的开发,将伴着1260万方建筑拔地而起。而未来5至10年,华漕镇将有大量人口导入,预计会成为一座拥有30万人口的规模型城镇。面对城乡快速转型中的发展需求,如何有效凝聚、激活、调动更多力量参与地区建设,“百团”计划为答好这道“必答题”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经过前期摸排调研,华漕镇目前共有208个群众团队,囊括文体活动类、公益慈善类、社会治理类等多种类型。其中,不少团队已经具备了规范运转的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团队活动品牌。
以海滨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为例。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曾经的救火英雄,王海滨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策划了“别怕擦伤”青少年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他说:“无论是小型文明实践活动,还是公益活动,我们都设置了不同的主题,希望通过讲述各自的亲身经历,给孩子们传递生命可贵的意义,鼓励孩子们不轻言放弃。这也正是我们团队成立的初衷。”
“我们这个读书班成立十几年了,自从居民区拆分后,有好多住在西郊河畔的成员还是会坚持过来参加读书活动。”谈及读书班,来自九韵城的陆仲英表示,作为“老牌”的群众团队,九韵城读书班每周都有固定的学习日,平时成员还会在微信群里相互讨论互动。现在,读书班学习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书法、朗诵等,“因为这个读书班,我认识了好多小区里的老伙伴,退休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
208个团队,只是一个开始。今年,在全面摸排梳理的基础上,华漕镇将跟踪培育首批重点团队,以“300个群众团队、200个社区达人、100个示范团队”为目标,以组织引领、平台引领为抓手,让群众团队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后浪”。
华漕镇相关负责人认为,“群团,不仅是群众之间相互拥抱交流的平台,更是我们联系服务群众最有效、最紧密、最温暖的纽带,将助力一个个服务场景转化为共治美景、幸福实景。”
“最近几年,我越来越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作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我也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什么。我们快递、外卖小哥每天走街串巷、爬楼敲门,与居民交流也十分密切,是不是可以帮着做点什么呢?”顺丰小哥赵延浩说,带着这个问题,在与华漕镇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交流后,一支蓝骑士急救守护队应运而生。通过对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开展急救医疗知识培训,让他们化身为无处不在的“生命安全员”。“这支守护队不仅能够保护我们自己,还能让我们去守护身边人的平安。”
“邻聚共同体,众治新‘华’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暨“百团壮骨”燎原计划启动现场。(主办方供图)新华网发
城市治理不会一蹴而就,治理答卷需要共同书写。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通过组织带骨干、骨干带群众,“百团”计划将带动更多群众团队高质量参与国际化未来之城建设中,推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对此,华漕镇党委书记周胜春表示,华漕镇在推动国际化未来之城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化党建引领群团培育,牢牢把握“多元化、专业化、人文化”的要求,推动社会治理从“单打独斗”向“一核多元”转变,群团活动从“简单粗放”向“精准精细”转变,社区氛围从“陌生人社会”向“人情味社区”转变,让华漕真正成为用心托举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多想象、更深期盼的幸福“家园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