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长三角主流媒体齐聚奉贤,是什么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在企业,员工使用智能化操控台管控生产,一件件产品打包运往全国各地;在乡村,中小型企业接连入驻,白墙黛瓦的房屋整齐划一,企业员工与村民共同感受着乡村的情趣、美趣和野趣;在城区,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在党群服务中心歇脚休息、喝水吃饭,收获了满满的暖心好评……9月20日一天时间里,来自长三角城市百家主流媒体记者们兵分多路,充分了解奉贤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用镜头和笔墨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奉贤实践。
产业升级动能进一步激发
当前,奉贤聚焦美丽大健康、新能源汽配、数智新经济、化学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积极抢抓临港新片区建设“全球动力之城”的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细分赛道,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储能上下游产业,储能产业链正加速布局,一批龙头企业、初创企业在奉集聚。
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储能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海内外销售,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跟随讲解员参观完企业展示大厅后,《苏州日报》记者何兵表示:“之前有听说过华为在做储能系统这方面的工作,然后也知道其他品牌也在参与。这次来,我发现弘正储能做的还是挺好的,尤其是刚刚介绍说把市场方向主要放在欧洲地区,从而获取更高的一些经济回报,这个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同时也符合目前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绿色发展方向。”
上海同创普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靶材关键原材料高纯金属材料生产,掌握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提纯与制备技术,具备量产能力的龙头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同创普润目前有20%的生产设备是自主设计的,这说明企业的科技创新不囿于产品本身,而且在生产制备上寻求突破,自主创新支撑发展恰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所在。”《皖西日报》主任编辑储著坤在参观企业生产车间时感慨道。
“我们企业生产经营多种新型塑料管道及功能型复合材料,比如PPR管材管件、PE管材管件,可以应用在建筑内给水管、冷热水管等领域,像鸟巢、水立方、世博场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建设都有我们的身影。”在上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记者们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在奉贤扎根发展的故事。《绍兴日报》记者周国勇表示:“奉贤制造业的实力不容小觑,并且这些制造企业都有着转型升级的决心和行动,势必会推动地方经济再上一层楼。
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
奉贤,是上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奉贤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上海农业科创谷建设,整合升级“百村”系列品牌,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已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朦胧烟雨,为安宁静谧的乡村戴上一层薄薄的面纱。步入位于南桥镇的“野沪茶事”,一下就让人感到身心放松。“这家咖啡馆是位于‘江海蜂巢’总部办公商务区内,整个商务区利用闲置宅基地资源,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全面融入南庄路沿线良渚江海生态商务区建设。”记者们一边看着咖啡师制作咖啡,一边听着讲解。《宁波日报》记者张正伟表示,利用土改引入企业,不仅帮助企业降低租金,还可以改善村民的周边配套,提高村集体经济,是双赢的做法。
茴香,也是回乡。2022年,带着对建筑、时尚和文化的独有感悟及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唐越打造了茴香工作室。现场,记者们不仅受邀参观了整个共享空间,还体验了皮具制作,沉浸式感受这里的艺术人文气息。据了解,茴香工作室在试点流转农民宅基地基础上,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将乡宿办公结合在一起,是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让回乡人在家乡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安徽经济报》主任陈洁认为这项举措是多方受益的,“创办手工和休闲文化娱乐空间对附近的百姓来说,实际上也是真正让艺术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一种文化情感上的熏陶。”
上海艾妮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位于奉贤区柘林镇海湾村,拥有400亩有机蔬菜基地和近万亩合作基地,其中奉贤南瓜是他们家的“明星产品”。据负责人介绍,奉贤南瓜是合作社与上海曹野公司、上海交大合作研发,在奉贤原有的南瓜品种中,与引进的南瓜新品种,经过5年的时间提纯杂交选育的南瓜新品种,现以艾瑞吉南瓜之名实施品牌化销售,其口感粉糯香甜,广受市场好评。而这样的合作方式也是奉贤对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一次创新实践。《扬州日报》记者丁佐春表示,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为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切实将“小南瓜”做成了“大产业”。
人民城市理念进一步践行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如今,奉贤正在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支点,绘就功能提升“新路径”,不断在基层治理、城市配套、民生福祉上下功夫,努力把奉贤建设成创新之城、未来之城。
今年以来,奉浦街道广泛动员和汇聚公益慈善力量,携手推进奉浦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幸福里居委会三楼汇集了社区营造、科创科技、家庭教育、矛盾调处等多种专业社会组织,配齐了社区服务功能,把“15分钟生活圈”打造成居民的“幸福圈”。《安徽法治报》马鞍山记者站站长李小平说:“街道做的这个‘美好生活供应商’,把星巴克、上美这些商家全部联系在一起,不仅卖产品,而且传播文化,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柘里守护者”解纷“一间室”是奉贤首家在经济园区打造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阵地。负责人向记者们介绍,这里会定时定点派驻属地法庭法官、社区民警、专职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为园区企业、职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等专业服务。”《浙江日报》记者赵祎晨表示,解纷“一间室”里汇聚了“警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信访代理站”等功能,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功能叠加,真正实现“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放射影像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些优质的放射医疗服务。再往前方走是健康科普中心,我们以居民们的实际健康需求为导向,设计了一个健康科普区,除了节假日之外的每周三上午九点半,我们都会定时进行健康科普,内容涵盖中医养生、带病护理、药剂等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在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逐一参观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视觉智能健康管理中心、中医馆和康复科等科室,儿童诊室布置童趣可爱,中医诊室古色古香,诊疗设备一应俱全,一改大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有印象。“感觉这里的中医门诊特别棒,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也可以感受到奉贤对于基础医疗建设的重视。”芜湖《大江晚报》记者吴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