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上海10月19日电(记者李荣)沪郊古镇南翔,历史上被称作“银南翔”,如今自称“小美南翔”。小而精美、小而恬美、小而韵美。
“小美南翔”最新推出“小美夜课”:舞蹈、音乐、书画、魔术、彩妆,“小众而时尚”,让年轻人工作之余,“小小地美一美”。
最近的一个傍晚,来到南翔镇社区学校,看见当晚的夜课课程里,有一门叫做“手碟课”。手碟是什么?马上走进手碟课的教室,利用上课之前的一点短暂时间,让老师快速地给“扫扫盲”。原来,手碟是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受欢迎的“疗愈系”乐器,相对小众,“形如飞碟”,拍击之下,乐声抑扬,层次感分明,很能与拍击者的心声合拍。
上课了。一眼望去,学员们几乎都是年轻人。老师讲解打碟要领、手势使用、力度掌握等各个方面,学员用心体会,学习氛围十分浓厚。这门课,小众而又时尚,正是“小美南翔”之“小美夜课”中“小小美一美”的风格。
南翔镇社区学校校长丁雪峰介绍,南翔镇文体中心与镇学习办(南翔镇成人学校、南翔镇社区学校)合作,引入教育培训资源,自今年3月起合作共建“小美市民课堂”,场地多元、课程丰富、师资专业、管理规范,分春秋两季开设20多个课程。大部分课程一经推出即被“秒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与手碟课相似,不少课程都是“小众而时尚”的特色,找到优秀师资是关键。南翔镇社区学校联合南翔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多方位物色第三方机构,以高性价比开出特色课程。秋季学期,一共招收了400多名学员,其中25岁至35岁的学员占据了6成以上。新增的课程,都是根据各种渠道收集到的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小美夜课”,不仅成为一个学习圈子,也是一个社交圈子,让大家感受“小美南翔”的人文温度。
社区学校的人士说,在当今社会中,在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现在,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了不少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新方式。去市民夜校上课,也成为了市民们追捧的一股新风潮。许多市民夜校的公益课程一经推出,就火爆被抢。在夜校中,大家不谈工作,只为共同的爱好学习,在社交中解压放松,用兴趣为生活“充电”,用艺术为人生“加油”。市民夜校的火热,展现出年轻人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强烈渴望,同时体现了他们终身学习、提升自我的生活理念。

不仅市民可以进课堂学“各种好玩的东西”,而且“文化课程内容”还可以配送进社区。南翔镇有一创新之举:根据社区文化需求,通过“社区点单-活动配送”的方式,将传统非遗文化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今年已收到26个村居点单,共计57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小笼制作、瓷画体验、瓷画展、剪纸展、灯谜赛、灯谜知识分享会、茶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样的“文化配送”中,居民可以亲身体验传统南翔小笼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和面、擀皮到包馅、蒸制,每一步都由南翔小笼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指导,让居民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南翔小笼的独特魅力,品味传统美食的文化韵味。有居民说,作为一个南翔人,吃了几十年的小笼,这还是第一次学怎么包小笼,在家门口就能学到这么实用的手艺,真是太棒了!
南翔镇的成人学校、社区学校,融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行各种线上线下教育学习形式,服务更多人群,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品质,形成了“我要学”“我能学”“我乐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同时,打造厨艺联合学习中心、书画联合学习中心、语言联合学习中心和智能手机学习中心等,确立“近区域学习站圈”工作品牌项目,方便百姓就近学习。“智慧生活大篷车”,已经成为南翔镇常年的老年数字教育行动,通过制作微视频,形成系列课程,采用学校课程班教学、社区学习点集中辅导和志愿服务站点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累计办班已超百个,为数千名中、高龄老人解决了“数字鸿沟”,让“银发族”体验智慧生活,享受“数字关爱”。
“小美南翔”,正在深化打造小而优美、精致宜人的城市空间;小而精美、智创引领的产业空间;小而恬美、宁静致远的生态空间;小而韵美、厚重灵动的文化空间,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民高品质生活跃上新台阶,使“小美南翔”更有温度、更有韵味、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