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一流的年轻人如何用AI赋能社区治理?从“一米高度”的儿童视角看社区治理会有哪些新想法?新就业群体又如何成为“流动哨兵”,编出基层治理的新“骑”迹......近期,项目组走访发现,悄然出现的新力量为社区治理添上了生动的一笔。同时,“交房即交证”、“B+R停车场”等多类民生举措的涌现,从小处着手切实解决了人民的急愁难盼;各个街道也不断创新手段,为各地英才创造条件,敞开欢迎的大门。
社区治理新力量
社区治理生力军,年轻人用出新招式
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社区微地图”,助力快递精准配送;精心拍摄vlog宣传社区文化;探索用AI技术赋能社区治理......近日,在杨浦区的定海路街道西白林寺第二居民区,一群专业技能出众、社会资源丰富的青年“能人”,正在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面对青年参与度不高、治理能力有限等问题,西二居民区制定了多阶段目标,通过党建引领,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其社区治理热情与能力。同时,建立“香樟南园青年加油站”,吸纳辖区青年参与社区决策,形成了《文明养宠公约》《社区停车公约》等成果,社区矛盾明显减少,生活更加有序。西二居民区还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激励青年持续参与,多部门协同解决青年就业难题,让他们更安心地投身社区治理。未来,西二居民区将继续开展“云端课程赋能”活动,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提升居民幸福感,营造友好美好的睦邻氛围。
一米高度看城市,“童治理”开启新角度
在定海路街道,一场以儿童为中心的社区微治理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近日,街道携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米高度看城市”项目组、两所学校,共同开展儿童参与式社区规划实践坊项目,让儿童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孩子们身着彩色小马甲,穿梭在小区内,用彩笔为植物绘制“名片”,制作植物地图,还利用所学知识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科学测量,为社区微改造贡献“童治理”的青春力量。此外,街道还设置了“少先队童治理实践点”,引导学生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并策划“一墙一册一图一团”等形式,汇聚更多“社区合伙人”。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更为社区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实现了社区微治理系统的“破壁”升级。定海路街道的这一探索,不仅为儿童创造了美好的成长环境,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就业群体:社区治理的‘骑’迹编织者
在大桥街道互联宝地党群服务站有这样一个“爱心加油站”。它不仅是骑手小哥们“充电饮水”的“歇脚地”,还是他们“读书议事”的精神“加油站”。近日,杨浦区大桥街道党工委不断整合资源,组织骑手参加“巡回体检”服务项目、“交通安全”讲座,精准解决从业人员工作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此外,为了让“庞大却又零散”的新就业群体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让他们既拥有温暖的“家”,又能有序参与城区的治理,街道还成立了以美团为主体的“两新”组织应急增援队伍,让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化身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如今,在杨浦这个“最暖城区”,新就业群体不仅安居乐业,更在党建引领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参与,让城市更加和谐美好,也让社会治理更加生动有趣。
多措并举惠民生
一手拿钥匙、一手拿产证!宝山区探索创新“交房即交证”机制
近日,在上海市宝山区,一新建商品房住宅项目的集中交房现场见证了宝山区首次探索创新的“交房即交证”机制。在这一机制下,业主在接收新房钥匙的同时,也能立即获得不动产权证。以往,交房与办证不同步,购买了期房的消费者,一般需要两年甚至更久才能拿到不动产权证,对子女入学、房屋赠与转让、抵押贷款等都造成影响。宝山区房管局通过细化服务流程,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协同推进多项手续办理,确保了交房与拿证的无缝衔接,为业主在办理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同时,“交房和交证零时差”也对开发企业提出了更规范化的要求,促使其重视房屋质量和服务,从而保障了购房者的权益,优化了营商环境。宝山区房管局表示,将始终紧盯“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持续推广这一模式,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让百姓踏实买房,安心住房。
博览秀带,景观体验带,活力交织带…杨浦滨江打造城市公共空间样板
从滨江栏杆的“锈迹斑驳”,到杨树浦水厂外架起的亲水栈桥,再到随处可见的水管状的路灯,杨浦滨江充满了后工业时代的设计元素。作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丰富的滨江工业遗产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得以重现风貌。五年来,杨浦滨江岸线凸显工业美学和海派风貌的打卡点越来越多,各类便民服务设施越来越齐全、关注点越来越精细:不同高度的直饮水接水点、5.5公里设施无障碍贯通的杨浦滨江南段,“人人屋”内设立的人大代表联系点,每隔七八百米便可遇见的党群服务站串珠成链,建议征集二维码和征集信箱触手可及……为了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杨浦滨江统筹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儿童友好、公园城市、全域旅游、空间无障碍、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低碳发展等示范区创建,探索人民生活的理想场景,着力提升人民城市建设的显示度、感受度和参与度。
为广大“骑车族”省钱、省时、省力!宝山区B+R停车场“三年行动计划”提前完成
地铁1号线宝安公路站的车站下方空间,高架道路立柱上设置有醒目的“B+R”停车场标识牌,引导骑车人来这里找地方停车。“B+R”停车场中的“B+R”是“Bicycle + Rail Transit”的缩写,意思是非机动车换乘轨道交通停车场,也称为自行车换乘地铁停车场。宝山区杨行镇市容办通过改造原先的机动车收费停车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免费的非机动车停车解决方案。“绿色出行B+R”项目不仅解决了市民在轨道交通站点停车难的问题,还通过优化停车区域布局、增加停车位数量、提升停车效率,设置醒目的标识线和免费停车标识牌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体验,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市民出行的安全性。未来,“绿色出行B+R”项目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致力于让更多市民享受到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构建一个慢行空间和城市空间相融合的线贯通、点覆盖、多层次的立体自行车区域网络系统。
创新举措聚人才
聚人才、兴城区,普陀这里助力打造人才聚集的逐梦宝地
想象一下,走进一个社区,不仅有星级公寓+轻奢酒店的融合配套,还有智能家居设施、智能机器人送餐、宠物友好等服务,这就是普陀区为人才精心打造的“安享家”。近日,第五届普陀区人才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聚智TOP”人才科创合作项目正是这场盛会的亮点之一。自项目启动以来,智创TOP五星级人才公寓的入住率节节攀升,这里不仅有融合海派风情与西式风格的文化艺术空间,还有健身房、自主洗衣设施、创意工坊、会议与宴会空间,让人才留得住、愿意留。桃浦雅辰悦居酒店还进行了创新实践,联动周边商业和运动中心,为人才们提供了“居住+文娱+运动”的全方位体验,丰富人才生活的同时也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智创TOP的校企合作更是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港大ICB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合作,不仅推动了产教融合,还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普陀区,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有梦想的人才。
闵行梅陇镇启动人才周活动,积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
近日,力波1987创意园内,一场“陇聚英才,智链未来”的优化营商环境主体活动暨人才周开幕式在此举办。这里,不仅是一场活动的举办地,更是创新协同的起点。闵行区梅陇镇携手链主企业,共同绘制高校供应链的新生态蓝图。在这里,人才是掌舵的“链主”,“链主”是产业的集结号,产业则是人才的磁石,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当前,梅陇镇正在打造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致力于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城市空间;同时,配套当地丰富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解决员工“上有老下有小”的后顾之忧。此次梅陇人才周为期5天,期间将举办创新创业打扫、微论坛、人才私享会等活动,邀请众多知名企业家、春申金字塔高层次人才、青年英才齐聚一堂,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共议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景。梅陇,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望人才,也更有条件吸引人才。
“AI找人才,快了30倍!”行业专家齐聚静安“梅园论剑”活动探讨AI变革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人力资源服务业。近期,以“颠覆还是创新——探讨AI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影响”为主题的第四季梅园论剑活动在静安举办,AI技术凭借高效精准的特点,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简历筛选、岗位匹配与面试评估,提高招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AI催生新服务,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云生集团入选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名单,人瑞人才的瑞智系统也大幅提升运营效率。智能HR系统、AI数字员工等技术层出不穷,助力行业创新。静安区作为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首地,积极拥抱变革,园区内400多家机构广泛应用先进技术,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纷纷涌现。静安区人社局局长程蓓蕾表示,要顺势而为,用AI技术赋能行业。未来,静安区将出台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加强人才数字化培养,推动行业转型,促进人才流动,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共创人力资源服务业智能化新篇章。
策划:杨金志、胡昊
统筹:潘旭、徐剑
主编:朱翃、燕晓英
写作:许超、师千行、陶芯艿、霍雨萱
内容分析:师千行、陶芯艿、霍雨萱
制作:区域新闻报道研究中心(新华网上海频道、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