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眼科专科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共筑视觉健康新篇章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2024中国眼科专科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共筑视觉健康新篇章

2024-11-13 12:48:38 来源:新华网

日前,中国眼科专科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系列会议的首场会议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医院管理大咖嘉宾聚焦公立医院眼科专科科室发展热点话题,探讨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专科能力方向,分享眼科创新治疗方案对眼科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以及眼科创新连续型诊疗模式的实践应用经验,探索优质眼科专科服务路径。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发表致辞。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省眼科医院严宏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对会议嘉宾进行了一一介绍。

  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发展的战略思考

研讨会首先聚焦了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复旦医管所副所长罗力教授分析了中国医疗诊疗人次增长的历史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增长,到90年代的医疗保障水平下降,再到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以及随后医疗需求的大幅增长。同时,指出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全周期健康管理和智慧医院建设等策略,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罗教授还强调了医院发展的未来趋势,包括引领型、整合型、全周期和智慧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在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制度方面需要进行的改革。最后,罗教授提出了对医院未来发展的思考,包括医院运营模式的转变和对医疗服务生态的维护。

创新治疗方案,助力眼科专科高质量发展

在明确了科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了提升眼科服务质量的创新手段。北京同仁医院汪朝阳教授率先分享了眼科创新治疗方案在助力专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他提到,眼科质量控制是国家战略和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在眼底治疗领域,一站式服务中心和日间手术中心为患者提供了便捷规范的治疗,而创新药物如法瑞西单抗的双通路机制,通过更长的治疗间隔和更快的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法瑞西单抗是一种全球首创的眼科双通路治疗药物,它能够同时靶向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增强血管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法瑞西单抗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显著延长治疗间隔,减轻患者的直接与间接就医成本,为科室提升临床服务提供了创新手段。

随后广东省人民医院余洪华教授带领各位专家就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乐山市人民医院陈彬教授表示,乐山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历经三十年发展,现已成为区域内眼科医疗的领军者。面对市场竞争,眼科中心与多学科合作,共同探索眼科与全身健康的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封利霞教授随后表示,眼科尽管在大型综合公立医院中可能被视为“小科”,但实际上眼科在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药占比等指标上均对医院有显著提升作用,且眼科最早开展了日间手术,具有学科优势。

基于眼科自身的优势,引入创新的临床服务手段更能推动提升眼科整体诊疗服务水平。周口市眼科医院丁莉娟教授分享,医院注重患者服务和满意度提升,努力打造服务型医院,优化就医流程,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便民措施。未来,医院将继续引进新技术、新药物,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旨在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建桥教授随后强调,实现患者满意的关键在于有效、方便和沟通。首先,治疗措施和手段要有效且安全,让患者看到治疗效果。其次,要方便患者,通过门诊化等方式让治疗过程更个性化、更方便。最后,医患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要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预期,并接受全流程的管理,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经济负担也是患者考虑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魏菁教授也提到了患者最关心的医保问题,当前各大眼科专家与同道们正在为患者争取更好的医保政策,以推动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和技术,更好惠及患者。

除了创新的治疗手段、更好的服务与沟通外,患者满意度也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理解密切相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陆琳娜教授分享,当前科室注重科普宣传,通过制作科普手册、视频等方式,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同时,科室还注重家庭健康输入,对接家庭健康掌门人,提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培泉教授也表示,在服务与沟通方面,医院也认识到民营医院在服务方面的优势,并学习了其服务理念,加强患者沟通,提升整体诊疗满意度。

“筛---管”连续型治疗模式探索,实现慢病管理四大核心目标

 

眼底慢病管理一直是业界探索的重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张天资教授以此为出发点,介绍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在眼底慢病全病程连续性诊疗模式“筛---管”的探索与实践。该院作为三级甲等民族医综合医院,通过建立光明中心和波注中心,实现了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到持续管理的四大核心目标。这些中心的成立显著提高了诊疗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并增强了科室的经济效益。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引入智能化早筛设备和AI系统,医院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还实现了患者从筛查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通过引入长间隔低频率的治疗方案如法瑞希单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此外,医院还注重跨科室协同和高质量数据库的建设,以推动眼底疾病管理项目的持续迭代和改进。张教授强调,全病程管理的核心在于关爱患者的同时实现科室的双赢,通过信息登记、线上随访、空中宣教和数字化自测等手段,实现了慢病患者的有效管理。

接下来,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胡竹林教授的主持下,各位专家就连续性诊疗推动的痛点及提升患者满意度等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在诊疗痛点上,宁波市第二医院陈峰教授表示,作为眼科主任,面临筛查任务时,由于人力不足和医院资源限制,难以调动足够的人员进行筛查工作。年轻医生需要处理大量病房工作和病历书写,也无法全力投入筛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陈宜教授进一步表示,痛点在于早筛早治、规范化流程和提升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资源限制之间的矛盾。尽管医院是卫生部直属,但人力有限,难以兼顾大量回访工作。手术室资源紧张,无法随时为眼科病人提供手术服务。

  针对临床诊疗痛点的解决方案,兴安盟人民医院高德君教授指出,我们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患者依从性、优化分级诊疗体系等,以推动连续性诊疗的发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世迎教授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案:争取大学志愿者参与科室管理和义诊活动,以缓解人力不足的问题。其次,通过调整绩效和申请捐献基金等方式,解决经费问题。同时,引入智能化系统,提高效率。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红教授则表示,解决患者痛点、提高患者满意度关键在于优化管理流程并引入智能手段。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我们需要借助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医院平台应提供预入院和预出院流程,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患者处理效率。另一方面,科室需要自己的管理平台或APP,用于术前宣讲、术后随访提醒等,以减少患者在医院逗留时间,并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随访的依从性。

[责任编辑: 许超]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