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街镇 | 街镇治理力报告(第八期)-新华网
2024 12/03 23:22:18
来源:新华网

解码街镇 | 街镇治理力报告(第八期)

字体:

  近日项目组走访街镇发现,美丽城区的更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让遗忘在记忆里的老公寓逆袭成功?如何让“见缝插针”、无处可停的项目车辆合理归位?如何个性化服务,实现诉求不一的居民100%签约旧改?城区更新非一朝一夕可成,每个街道以真心查民意,屡出奇招破解难题。同时,能晚上“学艺”的青年夜校、充当“加油站”的高质量早教等街道服务项目不断涌现,满足了不同年龄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各个新出台的补贴政策助力人才安居乐业,让来沪的外地群体也能拥有一份归属感。

  美丽城区正更新

  老公寓逆袭记:从遗忘角落到宜居典范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有一座被时光遗忘的90岁“高龄”的独栋老公寓——虬龙公寓。它曾是岁月的见证者,如今却焕发新生,蝶变成令人羡慕的宜居住宅。走进小区,一块大型电子屏映入眼帘,各类资讯一目了然。安保系统全面升级,探头遍布,让居民安全感倍增。废弃角落变身自行车停车场,机动车停车位大幅增加,停车难题也迎刃而解。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这“三驾马车”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居民区党总支发挥虬龙公寓熟人社区的特点,培育和提升居民的自治共治意识与能力,通过实行“第二楼组长”“楼组长助理”“社区达人”“社区能人”的队伍建设,挖掘出一批小区治理能人参与到文明创建等活动中,以能人带动社区居民,推动了小区各项事务良性运转。

  

  党建引领巧施策,吴淞“停车难”变“易停车”

  近日,半岛1919东区项目作为宝山城市存量更新的重头戏,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拦路虎”——停车难。项目车辆无处安放,只能“见缝插针”,停在路边、绿化带。这不仅影响了市容,还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面对这一难题,吴淞街道第一街区党支部并实地走访、因地制宜,最终在淞浦路上开辟出一条约300米的临时停车段,满足了项目临时停车需求。同时设立临时停车牌,安装摄像头,安排专人管理,引导车辆有序停放。随后吴淞街道第一街区打造了“街区党支部+街长+居民区党总支+相关职能部门”的多元共治新格局,扎实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促进了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并以办实事、解难题“开路架桥”,引领基层治理见成效、出真章。

  

  把好事做好!“真心为民”绘就东安征收温暖底色

  上海徐汇区东安一、二村,这个承载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记忆的老旧小区,迎来了它的蜕变时刻。此次旧改征收,东安征收专班深入群众,耐心解读政策,倾听居民诉求,以实际行动回应居民期盼。为满足居民看房需求,专班多方筹措4500套安置房源,组织居民实地看房,确保“想看尽看”。同时工作人员贴心为老人提供移动坐厕,让看房之路更顺畅舒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征收专班对特殊群体给予了特别关照。从残疾人到孤寡老人,从困境儿童到重大病患者,专班工作人员“包干到人”“包干到户”,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历经500多天的不懈努力,东安征收最终实现了100%签约,居民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挥别旧居,迈向新生活。

  

  街道服务新升级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静安这里白领业余生活太丰富了!

  上海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总工会针对白领群体的多元需求,自9月起推出了“白领课堂”和“青年夜校”系列活动,丰富了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包括咖啡、茶道、花艺和香事四大主题课程,让白领们在工作之余体验中华文化和生活美学。同时,为追求健康生活的青年群体开设了瑜伽课程,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增强体质。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工会服务的品质和能级,也形成了资源用起来、服务强起来、群众参与起来的新局面,让白领们在8小时工作之外拥抱美好生活。

  

  这个“育儿加油站”将高质量早教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静安区街道指导站积极推进“育儿加油站”项目,将专业早教服务延伸至社区,通过整合街道资源深化“科学育儿进宝宝屋”模式,全方位满足家庭育儿需求。项目有医生团队加盟,一系列专家讲座和工作坊成功举行,实现教育、养育与医疗的深度融合,为家长提供立体化支持。依据《上海市0—3岁婴幼儿发展要点与支持策略》,街道指导站细致观察幼儿行为,为家长育儿提供个性化指导。通过“六进”服务,街道指导站将育儿指导服务覆盖至园区、场馆、社区等,便捷家庭获取科学育儿知识,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8万多居民的公共配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上海这个大居打造治理新样板

  上海松江区泗泾新凯大居居民享受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公共配套服务,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泗泾镇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创新,通过“镇管社区”模式,增强了社区党委的统筹力。通过“红色议事厅”平台,新凯社区收集居民意见,优化设施建设,如滨江步道和社区篮球场,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泗民坊”党群服务中心的投入运行,实现了服务全覆盖,融合多种服务资源,打造了社区治理的新样板。

  

  助力人才安居乐业

  租房最高月补贴三千元,购房最高补贴两百万元…金山这一政策已惠及四千余人才

  近日,金山区举行优秀人才表彰会议暨人才日主题活动,既营造出“尊贤重才”的浓厚氛围,又彰显了“求贤求才”的最大诚意。拓宽渠道,不拘一格“倾心引才”。在这里,租房补贴高达每月3000元,购房补贴更是高达200万元,近9000套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了温馨的家,超过4000人次享受到了这份关怀。聚焦产业,搭建平台“诚心聚才”。金山区的人才政策,不仅止步于金钱上的激励,更通过“百企进名校”等活动,吸引千名大学生投身金山,450余名优秀学子在这里开启社会实践之旅。聚焦产业,金山区搭建产才融合平台,推动人才与产业共舞,上海湾区高新区已集聚近万名产业人才,成为人才与产业共同成长的热土。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温暖了人才的心,更为城市的繁荣注入了活力。金山区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有梦想的人才。

  

  青年公寓、公租房小区住户流动性大、缺乏归属感,怎么办?这场论坛支了招

  在上海宝山,一场关于城市治理新路径的论坛热烈展开,聚焦青年公寓和公租房小区住户流动性大、归属感缺失的问题。在这里,党支部成员们汇聚智慧,共同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新型居住社区治理方案。馨越公寓的潘雯佳书记用“以旧带新”策略,保持社区活力;芳草寓的宋韡怡书记则通过党建平台满足租户个性化需求,如短驳通勤和人才政策。黄浦区的汪嘉梁书记构建了“三驾马车”组织体系,强化社区治理架构。静安区的吉芸书记则以青年自治为核心,推动社区融入。面对住户流动性大的挑战,宝山区的苏莉书记和朱月书记分别通过微网格管理和“企业宿管”模式,打破壁垒,促进社区融合。浦东新区的张茜书记则推动租户参与居委会选举,激发社区共同体建设。这场论坛不仅是治理智慧的碰撞,更是行动的号角,让每一位流动的青年在这座城市中找到归属,共同绘制社区治理的美好蓝图。

  家门口“生活圈”迸发活力,航头镇全方位服务青年人才安居乐业

  在浦东新区航头镇,慧智有巢人才社区正成为青年人才的温暖港湾。这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以“00后”小伙石濳为代表的居民们,在工作与社区生活间轻松转换角色,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家门口生活圈”。摄影、烘焙、骑行、电竞等社群活动,以及咖啡师、插花、茶艺等“青年夜校”课程,让2600位居民的业余生活精彩纷呈。航头镇以青年需求为导向,提供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社区党群服务站成为居民社交、锻炼、团建的多功能活动阵地。通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健康咨询、家庭医生签约等“一站式”服务,社区为青年人才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搭建人才发展“成长圈”,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企业营商支持。航头镇的全方位服务,不仅让青年人才安居乐业,更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便利和条件,使得这个人才社区真正成为青年人才的“爱巢”。

  

  策划:杨金志、胡昊

  统筹:潘旭、徐剑

  主编:朱翃、燕晓英

  写作:许超、师千行、陶芯艿、霍雨萱

  内容分析:师千行、陶芯艿、霍雨萱

  制作:区域新闻报道研究中心(新华网上海频道、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