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发展药学,共促眼科进步,三医协同研讨召开
《三医协同·药物创新与合理应用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不仅聚焦于眼底疾病治疗领域的最新药物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药物研发创新路径及药师专业服务价值的广泛探讨。与会专家就“眼底疾病作为一种需要持续注药的慢性疾病,您认为从药学及临床上有哪些未满足需求,创新药物的出现未来如何惠及患者?”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高德君教授表示,在眼底疾病康复治疗中,当前药物存在持久性差、需频繁注射、个性化不足的问题。不同患者对药物反应有差异,现有药物无法满足个性化治疗需求。频繁注射增加经济负担和带来安全隐患。眼底病发病机制复杂,单纯抗VEGF治疗难以全面控制病情。对于创新药物,临床医生希望其持久性增强,减少注射次数,开发缓释、高浓度药物,实现多靶点治疗以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视力、生活质量。同时,创新药物应降低对视网膜的毒性及注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医院邱季教授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慢病药物使用不够严谨,且创新药惠及患者方面存在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创新药宣传培训力度,让医生和药师及时了解新药并合理使用;实行新药引进与淘汰动态管理,为新药引进腾出空间;对价格高、使用量小的药品采用临采或双通道补充;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下,对创新药费用进行管控,包括医嘱审核干预、事后点评和经济学评价;对超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备案管理,并关注超剂量、疗程和禁忌等问题;引进高价创新药后进行管控,对上市时间短、价格高的药品进行全程监护,确保用药安全;制作科普抖音、视频等,宣传眼科慢病用药的合理使用方法。
新疆军区总医院田艳明教授指出,眼科常见的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常用抗体类或融合蛋白类药物,但缺点是需要每月注射且受医保支付限制,药效仅维持一个月,限制了病人使用。法瑞西单抗是双抗体药物,临床效果有优势,但价格昂贵,比抗体融合蛋白药物贵两三倍。希望其能尽早进入医保,惠及眼底病患者。
乌海市人民医院张卫国教授表明,近年来,眼科治疗中使用了多种抗VEGF药物,包括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及其仿制药等。然而,一些患者面临顽固性黄斑水肿等问题,反复注射药物但效果不佳,视力持续受损。我们期待法瑞西单抗能早日进入医保目录,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为顽固性病例带来新的希望。同时,希望国内药企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创新产品或仿制药,形成市场竞争,降低价格,惠及更多患者。此外,也需关注药占比等考核指标,确保高药价药物广泛使用不会带来不利影响。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张娴教授强调,将眼底慢性疾病纳入十四五眼健康规划是重大转变。抗VEGF药物时代为眼底病患者带来视力获益,但医保额度限制和经济条件导致部分患者治疗受限。生物类似药和双抗类药物的出现有助于解决部分患者问题,期待价格更亲民、效果更持久。建议医保谈判时考虑增加额度或允许单眼患者双眼额度挪用,以惠及更多患者。河南省人民医院雷祥教授提到,眼底疾病治疗中,抗VEGF药物存在短效性与长期治疗需求的矛盾。新药法瑞西单抗的出现带来了希望,能延长治疗间期,对难治性病例也有更好效果。期望更多创新药能尽早进入医保目录,价格更亲民,让临床治疗中能更放手应用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