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了·爱了——揭秘中医药文化瑰宝艾灸
李双双1,薛美玲2,金咏梅1*
第一作者:李双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护理部,上海 200137,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金咏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护理部,上海 200137,主任护师
基金项目: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PDZY-2024-1604)
艾灸,别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通过燃烧时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艾灸疗法传承千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医药文化瑰宝,本文将解开艾灸的神秘面纱,了解其背后的作用原理。
古代传说
在古代,“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是行军打仗的前提。当然,除了粮食,水也是同样重要的。该如何解决水的问题呢?其中,利用艾草找水源就是一种很简便的方法。把艾草堆成一堆,点火燃烧,艾草燃烧后,军队只需要在方圆5里去找哪里的地面有水雾冒出来,再从冒出水雾的地方挖下去,就一定能找到水源。
这是因为艾草燃烧后,有“性向下”,并且能够“自动找水”的特性。也就是说,当艾草燃烧后,所产生的艾热会在地下游走,直到找到出路,当它遇到有水源的地方,就会将随水一同升腾,所以能够看到会有水雾冒出来。
实验验证
其实,不仅仅是古代的传说,现代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验证艾草“性向下”和“自动找水”的特性。只需要用三个透明塑料杯和一根点燃的艾条,就可以发现,点燃艾条的烟雾会流向有水源的那个杯子。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理解为,人体的经络,就像是这杯子里的水,艾灸时的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传导到人体的的病变部位及堵塞的经络之处,从而达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的效果。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时所产生红外辐射独特的波长,也是其防病治病的原理之一。红外线属于人类不可见光,根据其波长分为近红外线、中间红外线和远红外线,波长在1.5μm以下的属于穿透力较强的近红外线,波长在4.0μm以上的属于穿透力较弱的远红外线。研究表明,艾灸时所产生的红外线,其波长在0.8~5.6μm之间。这表明,艾灸的红外辐射不仅具有穿透力较弱的远红外辐射,能直接作用到皮肤。还具有穿透力较强的近红外辐射,可以穿透到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和其他皮下组织,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艾灸虽好,但不是人人都可以随时做的。一般不建议皮肤损伤、醉酒、生理期等人群进行艾灸。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找具有中医资质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