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正是万物复苏时。沪郊的春风率先吹醒了金山的田野——朱泾镇千亩花田次第绽放,“芳香小镇”借产业链升级织就农文旅融合的致富网。与此同时,春潮正向新兴产业漫溯:奉贤柘林镇抛出千万“算力券”点燃人工智能企业的数字引擎;松江九亭镇锚定卫星互联网与生命健康的未来赛道。这股生机更浸润街巷阡陌:从宝山“积分画笔”绘共治、闵行“智慧接送”疏校堵,到普陀“多格合一”解民忧,街镇精细化治理深入居民日常的每一个角落,润物细无声。当党建的春风穿起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万缕丝线,上海街镇景象也俞见葱茏——产城人文,美美与共。
香业织富路,乡村振兴在行动
沪郊这个村“以香兴业、以香富民”,打开农文旅融合新场景
近日,金山区朱泾镇“芳香小镇”举行“香聚朱泾·春晓未来”2025年芳香产业启幕发布会。这场融合产业升级与春日雅趣的盛会,不仅以沁人芬芳开启沉浸式感官体验,更标志着这个特色小镇从基础设施建设的1.0版正式向产业链深度拓展的2.0版跨越。回溯发展历程,芳香小镇所在区域朱泾镇待泾村,曾因受困于低洼农田的先天局限,而被长期扣上“穷村”的标签,在引入社会资本打造“花开海上”生态园后,逐步开启借特色产业“逆袭”的“富民强村”之路。自2021年确立建设“东方格拉斯”目标以来,镇集体、村集体、蓝城集团携手建立上海花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启从“景区、度假区”向“产业园”转型的发展新路。
农户搬进楼房里,如何住得更加幸福和睦?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背景下,崇明区港西镇和睦佳苑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探索出“1+3+N”联络机制,其中,“1”就是社区治理搭建的“和家园”理事会平台;“3”则是五方协商机制、综合协调机制、双向联系机制;“N”是指持续完善和睦佳苑社区治理体系机制。自机制运行以来,社区治理成效显著。停车难、充电不便、噪音扰民、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得到高效解决;“一屏观社区”数字治理平台的打造,实现了社区服务和监管全覆盖;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定期开展政策宣讲、志愿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这些举措,和睦佳苑社区不仅提升了治理水平,还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真正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小积分”作画笔,宝山这里绘就和美乡村的“共治画卷”
自2022年下半年起,宝山区月浦镇沈家桥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汇心品牌”为导向,在全村范围内试点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截至目前,沈家桥村已成功打造出一套机制健全、执行高效、群众参与度极高的乡村积分治理体系。在积分评定细则上,从“遵纪守法、家庭和睦、庭院整洁、邻里友好、崇尚新风”乡村治理五个重点方面建立了基础积分清单,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同时,沈家桥村利用乡村的资源优势,每年年终为积分最高的5户家庭颁发特别奖励,如蝴蝶兰盆景、宠物服务等特色奖品,一方面体现了对优秀家庭的表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鼓励企业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让企业更好地融入乡村,让村民更认同乡村产业的发展。
数创擎高地,营商环境再优化
锚定营商环境优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双目标,松江区九亭镇发布产业政策和产业图谱
近日,松江区九亭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成果,发布2025年产业政策与产业图谱。过去一年,九亭镇围绕“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新质生产力先导区”建设目标,推动多元产业协同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27家、技术中心企业7家,工业新建、改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达17.5亿元。同时,会上发布了2025年产业政策和产业图谱,明确了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并为卫星互联网、生命健康等领域制定专项政策,进一步规划建设产业园、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展望未来,九亭镇将聚焦“科创、生态、宜居、宜业”目标,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书写产城融合新答卷。
奉贤区柘林镇发布“算力券”全力构筑数智新装备产业高地
近期,奉贤区柘林镇举办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暨数智新装备投资促进大会。会上,柘林镇发布“柘林算力券”,针对注册在柘林镇且从事人工智能、芯片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抵扣其购买或租用符合条件的算力服务、国产化算力适配服务、模型训练服务等所产生的费用,最高可申领1000万元的补贴奖励。近年来,柘林镇聚焦构建数智新装备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技术供给,此次发布“柘林算力券”进一步强化“奖励+助力”双驱动,降低企业算力成本,改善企业研发环境,促进本土企业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后续,柘林镇将发布《数智新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标杆企业引领+全域场景应用+政策精准供给”三位一体模式,全方位构建数智新装备产业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崭新动能。
投资兴业正当时!普陀区海纳数创中心打造长三角数字化转型新地标
海纳数创中心坐落于上海普陀区真如地区,总建筑面积为1.2万余平方米,集科研办公、展示交流、活动承载于一体,作为长三角数字化转型新地标,标志着普陀区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3月至4月期间,以海纳数创中心启用为起点,普陀区数据局将启动“数联世界·智创未来”2025上海普陀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季,开展三场高规格会议活动,分别聚焦数据要素流通,推动长三角数据合作;探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路径;链接国际资源,助力科技与产业共振。通过这三场会议活动,普陀区将构建“基础建设—技术融合—产业落地”的完整生态闭环,并吸引更多人才与企业共绘智慧城市新图景。
党建绣蝶变,精细治理疏民忧
迷你社区“变形记”:党建“绣花针”巧解居民“痛点”
社区改造不能靠“大刀阔斧”,而要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地解决居民的“痛点”。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密山路30弄小区建于2001年,仅有56户居民,却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密山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开启了这场“变形记”。通过一场“换血式”的业委会换届选举,年轻有活力的新业委会诞生,同时小区引入友宜物业服务公司,迅速改善小区管理。党总支坚持“以书共议”,让每个居民的声音都能被听见。在解决居民最关心的停车位不足和快递柜缺失问题上,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调整,硬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挤”出了10个停车位,并安装了快递柜,有效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不仅如此,为减少消防安全隐患,还在小区大门外安装了10个充电桩,方便居民和周边商铺。未来,业委会还计划修缮车棚,改造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让社区更加整洁有序。
“多格合一”:普陀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在上海普陀区的基层治理棋盘上,“多格合一”是精妙一着。近日,普陀区召开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发布“十个怎么干”工作指引,其中特色做法亮点纷呈:网格阵地轮值站长按“每月三个一”履职,冲锋在一线;综合网格见习助理岗位将招募应届大学生,充实力量;网格志愿服务矩阵吸引多元参与。同时,普陀区发布解题实招,以“普陀区解纷地图”等为抓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例如,万里街道中浩云综合网格整合多方力量,成功安装更新监控,激发了“社区侠”积极性,助力破案及降低快递丢失率。这一模式下,多元解纷成效显著,实现“琐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镇,难事不出普陀”,为超大城市基层党建和治理现代化提供生动样本。
“校门拥堵”如何破局?闵行将试点智慧接送+“一校一案”
校门周边曾经是交通拥堵的“重灾区”,家长望眼欲穿,孩子匆匆忙忙,车辆寸步难行。今年闵行两会上,区政协委员宿铭珊提出了《建议推广完善智慧离校接送系统,“一校一案”破局校园周边交通拥堵之困》提案。该提案聚焦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难题,倡导通过多部门协同完善智慧接送系统,实现“精准接送”。具体举措包括:利用“随申码”系统,学生放学扫码后信息即时推送至家长端,方便家长高效接送;设置或优化校门前停车等待区,实现接送车辆即停即走;梳理学校周边停车点,盘活停车资源;制定“一校一策”,探索精细化治理措施;加强交通宣传教育,联动警、校、家多方力量等。目前,闵行区各部门已展开行动,挑选“典型学校”深入分析拥堵症结,为试点学校量身定制“一校一策”,并选择部分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的学校在新学期进一步推广。一纸提案,从民生痛点破题,于协同治理开篇,有望真正助力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这一“顽瘴痼疾”。
策划:杨金志、胡昊
统筹:潘旭、徐剑
主编:朱翃、燕晓英
写作:许超、师千行、俞快、任沈浩
内容分析:师千行、俞快、任沈浩
制作:区域新闻报道研究中心(新华网上海频道、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