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27日电(记者 龚雯、杜康、陈杰、黄安琪)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举办,这是上海连续第五年面向全球发出邀约。如今,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也成为国内外投资者了解上海、投资上海、投资中国的重要平台。
聚焦产业新要素,打造综合成本优势;聚焦年轻“新势力”,打造产业生态优势;聚焦企业新服务,打造营商环境优势,这场全球投促大会充分揭示了为什么要“投上海”。大会上,上海明确“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圈出10条重点产业链,发布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500亿+500亿”,两大重量级基金矩阵的发布,将为城市产业能级提升注入新动能。
前瞻性政策让“超能力”产业发展方向明确
过去4届大会期间有超580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今年,大会有21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既有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也有数字经济、未来智能等服务业。其中,以超导材料、能源科技、算力平台为代表的“超能力”产业备受关注。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落地浦东新区的项目为“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总投资25亿元,预计3年建成,届时超导带材的年产能将在今年底4000公里的基础上再增加1.5万公里,而目前全球其他单个公司年最高产能为2000公里。
扩产后,最直接的利好就是匹配我国紧凑型可控核聚变的研发需求,促成未来能源、制造、交通、电力等一系列未来产业的兴起,同时确保在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与控制能力。
“核聚变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被视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球都步入了核聚变研发热潮。我们之所以能快速适配市场大订单的需求,依靠的就是上海拥有全球最完备的高温超导产业链。”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韬说,2011年上海就开始布局,14年过去了,回头看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了不起的决定,而这也成为上海极具吸引力的一种优势。

山东铁路发展基金副董事长蔡承志对此也深表认同。山东铁路发展基金在上海重点布局产业公司山铁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智算服务。今天在大会上与杨浦区签约了总投资近百亿元的项目,将瞄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算力服务类业务及产业链配资业务。
“来上海,就是看中了这座城市具备国际化视野,对于前沿科技、产业生态、人才储备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支撑,让企业及时做判断、调方向。目前,山东铁路发展基金在杨浦区落地三家企业,业务各有特色,也得到了区里因地制宜的政策支持。
25日,大会发布了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包括前瞻部署10条重点产业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时尚消费品、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先进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等,比如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嘉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等,都令参会者们津津乐道。
今年,大会增加了“投资上海”会客厅环节,举办“区长面对面”活动。开幕式后,企业代表们与区长充分交流,如有特别想见的还可以直接“点名”,让企业家们兴奋不已,一下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也促成了新项目的谈成。
一揽子举措为企业降成本、省时间
成本是企业发展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把企业设在上海,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太贵。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蒲亚鹏表示,其实,企业不仅要考虑显性成本,还要考虑隐性成本。近年来上海瞄准企业关心的投资成本、直接成本、融资成本、转型成本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揽子创新举措,缓解企业焦虑。
比如,上海去年出台了工业降本增效“17条”,实打实为工业企业降低用能、土地、贷款等成本超520亿元。近日,上海又出台产业用地新政,明确对产业用地采取差异化的供应方式,企业可以选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用地方式,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据悉,上海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同时,瞄准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放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成本优势,强化智算、语料、绿电、场景、平台等创新要素供给,更好助力企业增利。

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人工智能为例,成立只有1年的上海语料公司库帕思,已链接了超过50家语料生态合作伙伴,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实现了实质性的“提质扩容”。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去年5月落地浦东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近日联合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一套代码覆盖百余款机器人,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加快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
对于企业而言,时间也是成本。比如,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去年5月开工到今年2月建成投产,再度刷新“特斯拉速度”;法雷奥项目从土地摘牌到项目开工在24小时内完成,实现“拿地即开工”。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朱兆荣说:“这两年我明显感受到,上海的政务服务越来越高效,一些外资项目备案,以前要跑好几个月,现在最快几周就能搞定。特别是跨部门协作成立的专班群,既快速又专业,大大推进了项目落地进程。”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大会开幕式上说:“20年的实践证明,吉利投资上海的决策是明智而正确的,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产业基础、投资环境、发展态势、区域联动与辐射能力的优越性。”比如,吉利设计全球总部自项目启动以来,各部门主动服务、快捷审批,从摘牌到开工仅用时2个月,深刻体会到了“上海效率”。
来上海链全球,共创新未来
100多年以前,位于上海外滩的一些大楼里开始安装了电梯,那种老式的木质轿厢、复古镶木地板和手动门,仿佛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1984年,奥的斯正式在中国开展业务后,我们从见证者变为了参与者。”奥的斯全球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朱蒂说,如今,上海拥有超过35万台电梯,是世界上存量在用电梯数量最多的城市。2023年,公司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
科技与创新是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变革的主旋律。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更是中国链接世界的创新枢纽,全球企业布局未来的首选之地。
以生产特种材料为主的法国企业阿科玛进入中国40多年来,已布局了9个生产基地,其中2个在上海。“近年来,中国创新脚步飞快,抓住与中国头部企业合作,就是抓住了新机遇。”阿科玛大中华区总裁张潇雨说,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是外资企业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尤其是会上公布的产业规划,能让企业及时抓住风口,也能让集团总部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前景和潜力。
李书福也表示,从最初的沃尔沃亚太区总部,到如今的吉利设计全球总部、极氪智能研发中心,以及生态企业时空道宇、星纪魅族等,上海早已成为吉利科技转型与全球化战略的“加速器”。据悉,吉利控股集团在上海已经落地10余个项目,员工总数超8000人,随着吉利对上海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吉利在上海的员工总数很快会超过1万人。其中高科技人才占比达80%,带动了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从受邀成为“2024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到今年成为“上海十大优秀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安永正深度参与上海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表示,外资企业对上海投资环境的信心持续增强,特别是随着营商环境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显著提升,外资企业纷纷加大在沪布局力度,共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接下来,安永将继续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与上海产业需求,帮助企业抓住科技变革机遇和场景实践并扎根上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