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开幕 聚焦“旅游+百业”协同发展-新华网
2025 04/01 07:01:02
来源:新华网

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开幕 聚焦“旅游+百业”协同发展

字体:

  新华网上海4月1日电(记者陈爱平)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30日开幕。这一年度展会显示,旅游业正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形成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新亮点。

  旅游+百业“碰”出新火花

  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整合创设。主办方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介绍,今年为期5天的展会包含5个集群展,分布在上海四处展馆,总展出面积为70万平方米,覆盖15个产业大类、68个板块,有6000多家展商参展,还将举办22项国际国内赛事及300多场会议和现场活动,预计将吸引超过45万人次观众,展会规模创下新高。

  3月30日,观众在上海展台了解新一年旅游最新信息。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其中,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主题馆”“上海国际游艇展暨生活方式上海秀”主要展示“行、游、娱”产业要素;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的“HOTELEX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主要展示“吃”要素;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上海国际酒店及商业空间、办公及公共空间博览会”主要展示“住、购”产业要素;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办的“2025美陈展”,关注如何让商圈、景区孵化“网红打卡点”,将“流量”变“留量”。

  今年各目的地、旅游企业着重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上海展台内,南翔、朱家角和泗泾三座古镇以时尚的方式亮相,观众可以坐下来品茶、听锣鼓演奏、与机器人互动;贵州展出的非遗蜡染技艺以及围绕其开发的文创商品吸引观众驻足问询;“2025上海公路旅行场景秀”以318国道沿线的路牌和风景为装饰元素,展现公路旅行的魅力。

  3月30日,参展观众(右)在工作人员(左)的指导下体验上海市级非遗项目漆器制作技艺(揩漆)。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张润钢说,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行业又面临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新要求、新挑战,须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协同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以“体育+旅游”为例。2025Meta SVS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将虚拟自行车联赛高校赛角色“搬进”今年上海旅游博览会现场,参赛者挥汗如雨,专业观众则积极洽谈,寻找合作机会。比赛主办方上海久事智慧体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东举例,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正相互“引流”,成为促进消费的一大亮点。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推广处处长杨靖介绍,上海将持续通过资源整合,构建起产业链开放、上下游深度融合的赋能平台,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全面创新。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展会上“科技+文旅”项目更加丰富。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会长孙子元介绍,从此次展商参展情况看,餐饮、无人零售、酒店、商业空间、清洁、文旅等领域都有行业领先的机器人企业,有的已应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餐饮、酒店供应链领域也在形成新质生产力。

  3月30日,观众在上海展台了解新一年旅游最新信息。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在上海展台,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文旅智能体“沪小游”跃然电子屏上,吸引观众互动——“沪小游”现有语料库整合文旅领域22个大类、59个小类资源,支持实时对接用户所在的商业网点、景区客流、交通路况、城市气象、周边公共交通、行李寄存、厕所点位等信息,并能提供AI伴游服务。

  在宇树机器人展台,2025年春晚“走红”的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一起亮相——人形机器人在展馆内有序巡视,机器狗则展示着爬坡等本领。现场工作人员与观众热情交流、互换名片,以期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我们正积极探索文旅场景的应用,计划推出机器人讲解、导览等服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虚拟现实(VR)文旅项目的应用也更加成熟。在展会上亮相的“童话之城”吸引许多观众尤其是亲子家庭体验。人们带上VR眼镜,跟随“奶奶”的故事讲述,进入森林、海洋、天空等场景探索,所见的云朵、水母,所搭的飞毯、木筏等情景真实生动。另一个项目“普拉多博物馆VR艺术大展”带人们鉴赏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内的“镇馆之宝”,这是该项目的全球首秀,预计今年暑期在上海正式开幕。

  3月30日,“2025上海公路旅行场景秀”以318国道沿线的路牌和风景为装饰元素,让人们沉浸式感受公路旅行的魅力。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此间业内人士分析,在生产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成熟,可以支撑更多的创意;在消费端,有了“消失的法老”“巴黎圣母院”等大空间VR展览作为成功案例,大众对大空间VR等“科技+文旅”项目不再陌生。

  成都未来泽点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王红明认为:“归根究底,内容仍然是核心竞争力,我们不仅要让内容和技术匹配,还要让项目和场景适配城市定位和居民切实需求。”

  旅游休闲赋能美好生活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受消费者、投资者关注。“路亚钓鱼”展区,观众们有的来到约75平方米的水池亲身体验“路亚钓鱼”的乐趣;有的和知名钓鱼博主合影互动,选择新的装备。展商们“卷”了起来,带来最新为中国水域和鱼类研发的钓具,以及更加时尚的衣服、帽子、帐篷等相关装备,还有些装备已经加入人工智能技术,“科技范”十足。

  3月30日,设在展会上的一场“路亚嘉年华”活动邀请观众体验“路亚钓鱼”的乐趣。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今年‘路亚’相关展商有124家,带来147个品牌,整个展览面积约1.7万平方米按,观众预计超过4万。整个规模较往年翻了一倍。”策展人欧阳昌骅介绍,上海凭借庞大的“路亚”爱好人群、200多个“路亚”管理钓场以及众多俱乐部,成为这一潮流休闲方式向全国传播的“桥头堡”。

  实际上,上海不仅正在培育创新和“潮流”消费,更在着力满足人们对多元又个性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形成主客共享、主客共创的目的地品牌。海内外游客在上海的体验不再局限于传统目的地,社区街区甚至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都成为颇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在展会上发布的《“上海旅游”品牌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上海旅游业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表明“上海旅游”品牌的发展基础扎实,建设力度稳定,发展潜力逐渐显现。

  “上海旅游”品牌发展指数研究项目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分析,相关评价体系包括主观和客观多项评价指标,上海表现均较为均衡协调。接下来,这座城市还应该对标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强化服务、优化场景,让更多人感受到城市“温度”和“热度”。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亮说,上海已发布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聚焦上海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城市特色,进一步挖掘上海旅游的优势资源,助力上海建设成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完)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