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忠实践行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使命,全面落实金华市委“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的战略目标,金义新区紧扣“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核心使命,锚定“港廊链”三大主战场,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新区以高能级枢纽建设开放高地,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生态,以全要素保障构建人才矩阵,为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贡献核心力量。
高能级枢纽:开放联动 多式赋能
金义新区锚定“一带一路”战略支点,通过枢纽平台升级、多式联运创新、港产城融合发展三重路径,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标杆与全球供应链枢纽。
以枢纽平台打造开放高地。作为“一带一路”枢纽型节点城市,金义新区依托华东国际联运港战略支点,创新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立体化开放矩阵。通过迭代枢纽服务链、突破制度型开放壁垒、深化港城产融合发展,系统重塑内陆港功能范式,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速蝶变为长三角内陆开放新高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节点。
以多式联运构建物流体系。新区以“第六港区”建设为抓手,打造“海港功能内陆延伸”样板。依托甬金铁路实现与宁波舟山港的“无缝衔接”,构建起“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海铁联运体系。2024年海铁联运量突破38万标箱,同比增长18.7%,通过每日常态化班列运营实现宁波舟山港至华东联运港当日达。自主研发的“数智港区”管理系统,实现集装箱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线上预约、门吊智能装车等场景应用使作业效率提升20%。
以港产城融合创新产业生态。依托枢纽优势,华东联运港正构建“物流+贸易+产业”的生态体系。中铝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复星铁路快运等项目落地形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菜鸟华东智慧物流枢纽、顺丰供应链总部等龙头企业集聚打造智慧物流集群。2024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71亿件,多式联运营收增速达20%,带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加速布局。规划17.2平方公里的联运新城,通过“双核三板块”空间布局,预留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推动物流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型。
新质生产力:科创驱动 产城融合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枢纽节点,金义新区金漪湖科创策源地以生态为底、创新为核,构建起“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赋能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园区累计集聚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等 6家新型研发机构,建成龙芯智慧产业园、浙大网新孵化园等“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创新“研发飞地+产业基地”模式,吸引轻舟智航商用车自动驾驶全球总部、芯聚东方美芯生命健康产业园等28个科创项目落地。2024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亿元,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长47%,在智能驾驶算法、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形成技术突破集群。
以产业聚链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矩阵。金漪湖科创策源地以构建“3+3”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抓手,重点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其中,总投资50亿元的华创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创造“拿地即开工”加速度,通过全流程数字化审批实现90天完成土地出让、25天完成场地清表,建成智能化产线。零跑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与国内头部汽车科研院校联合攻关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在动力电池系统、智能驾驶算法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长三角中医药科创园深度融合浙江中医药大学研发资源,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2024年园区招引亿元级以上产业项目 17个,其中10亿元级项目5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
以生态筑基重构产城融合创新空间。金漪湖科创策源地以“低影响开发”理念统筹7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通过三湖连通生态水系工程,构建羊尖山、王里源、上横畈三湖联动的蓝绿交织生态格局,集成“石墨烯光催化网”水质净化系统与生态湿地碳汇监测平台,构建“水质提升-生物多样性保育-碳汇能力增强”的复合生态系统。打造晴翠丘探险公园、秋枫港城市绿肺等九大生态景观群落,形成16.8公里环湖绿道网络,成功打造“推窗见湖、抬脚入园”的生态科创空间。
全要素保障:服务人才 机制赋能
新区将人才定位为新质生产力跃迁的战略引擎,紧扣“港廊链”空间布局构建多维引“智”矩阵,打造各类引才聚才枢纽平台,为新区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政策创新构建全周期引才矩阵。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金华“双龙人才科创中心”承载着智慧赋能的时代使命。新区以“双龙计划”为核心载体,构建覆盖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才俊的梯度引才政策体系。对A类科技创新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特别优秀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定制化支持机制。针对创业领军人才,设立最高10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并配套“双龙人才基金”跟进股权投资。在服务保障方面,创新打造“八个一”全周期服务体系,完善15分钟生活圈地图、电子健康档案、人才服务专线等创新举措,构建“引进-培育-发展”的闭环服务链,形成人才引力场与产业生态圈的良性互动。
以制度机制赋能人才服务生态。针对高水平人才,新区建立“1+3+N”服务矩阵,设立“双龙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高层次人才配备“一对一”管家,提供政策申报、法律咨询等全流程服务。通过“管家式”服务团队,整合831套人才公寓、共享实验室、商业配套等资源,实现“吃住行+产学研”一体化保障。运行一年来,已集聚博士以上人才65名,孵化科技型企业43家,技术交易额突破2亿元,成为浙中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枢纽。
以完善链条培育创新创业动能。创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前提。在做优人才服务上,新区以全力做好高效用才的必答题。为让人才和企业共享优质高精尖设备,助力创新创业进程,新区持续开拓科研仪器设备“朋友圈”,成立“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金义新区(金东区)服务中心”,让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更好满足域内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需求,持续赋能创新创业的建设与发展。(余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