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4日电(王若宇)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是助力我国加快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的上海,在过去一年里的科技企业投融资版图呈现出什么走势?4月23日,以“寻找核爆力量”为主题的“2025上海科创森林大会”在上海张江拉开帷幕,期间发布的《科创申城·2024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报告》对此作出了回答。
上海资本市场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加速聚集
《2024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报告》由张通社携手加冕研究院出品,其全景扫描了上海科创投融资生态,系统透视了上海科技企业融资动态、产业分布、政策资本导向及生态建设成果,为区域科创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上海始终稳居科创投融资头部方阵,正以‘科创森林’的蓬勃生态,孕育颠覆性创新的‘核爆力量’。”会上,加冕科技CEO、张通社创始人郑小辉对报告加以解读,深度解析了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的趋势和产业风向,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提供了一份“导航图”。
加冕科技CEO、张通社创始人郑小辉解读《2024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科技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997起,披露金额966.38亿元,以13.2%的融资事件占比和15.4%的金额占比稳居国内头部方阵。其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占比超56%,并首次实现人工智能融资数量超越集成电路,标志着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进入爆发期。
在上海区域分布上,浦东新区以绝对优势领跑,融资事件353起,占据上海融资事件的四成,批露金额408.53亿元,均位居榜首。张江科学城全年226起融资中80%集中于三大先导产业,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临港新片区以133起融资成为新兴增长极,集成电路领域融资占比达31.1%。
在阶段分布上,早期融资占比显著,临港新片区天使轮、A轮融资占比达77.8%。在投资机构方面,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占比逆势提升,参投事件占比达34.2%,未来产业基金、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聚焦“投早投小硬科技”,民营机构参与了七成融资事件,成为市场主力,显现出强劲的韧性。
通过对报告的解读和剖析,一幅上海科创生态的投融资画卷徐徐展开——创投机构坚守“硬科技”主航道,“耐心资本”陪伴企业穿越技术转化周期,以更开放的产融协同机制打破壁垒,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创的土壤,筑牢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底座。
共话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会上,高校专家、科创企业、投融资机构围绕科创企业的传播创新、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落地探索、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探索构建机构化孵化投资新模式等带来精彩分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带来了《科创企业的传播创新之道》的主题演讲。他建议,科创企业要将沟通传播融入发展全程并逐步升级,平衡正向的战略传播和负面的危机管理,善于综合运用专业性强的垂类媒体和权威性强的公共媒体,找到科技创新和社会价值之间的耦合点,实现企业商业化和社会性的结合。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胡德波介绍了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他表示,开普勒主要定位是高智商蓝领机器人,自研核心关节、旋转关节、灵巧关节并集成触觉,探索在仓储物流、汽车制造等工业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并非要完全取代人类,而是作为“新型劳动力”填补高危、高强度岗位缺口,最终实现人机协同的工业生产新范式。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刘理鹏发表主题演讲《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探索构建机构化孵化投资新模式的实践》,分享了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孵化投资方面的创新模式和成功案例。
脑机接口如何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岩思类脑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孟博士带来了《脑机接口的“灵魂”:脑电大模型》的主题分享,通过对脑机接口中的神经解码和编码的探索,揭示了脑电大模型在推动脑机接口(BCI)技术突破中的核心作用。
“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的空中出行服务是时的科技的使命。”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兼CMO蒋俊在《围绕商业化研制高商业价值的eVTOL》分享中强调,eVTOL并非高端专属,未来将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单次出行成本,目标定价与高端网约车相当,实现“空中出租车”普惠化,并将打造“研发-测试-应用”全链条创新基地,推动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融合。
中科创星执行董事、科创生态部负责人施伟,带来《硬科技投资视角下的未来产业发现与培育》,他认为硬科技投资需服务国家战略,硬科技的创业雨林生态将成为科技创业者的忠实合作伙伴。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量讯物联、交通银行、传周科技、张科垚坤基金、张江高科等多家单位的嘉宾围绕“如何构建更好的科创生态,赋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指导,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张江科学城科创产业服务中心、交通银行科技金融中心(张江)、上海银行浦东科技支行、上海量讯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张通社联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