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街镇 | 街镇“小书记”们的“三字经”-新华网
2025 05/03 21:14:51
来源:新华网

解码街镇 | 街镇“小书记”们的“三字经”

字体:

  新华网上海5月3日电(朱翃 王若宇)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已成为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街区作为社会工作的“中间层”,因参与主体多元、缺少组织依托、环境相对复杂,曾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随着上海党建全覆盖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多格合一”的持续推进,各个街镇都设置了“街区书记”这一岗位。这些“街区书记”们虽然很多是“90后”甚至是“95后”,但他们立足街区,肩负协调日常事务和党建拓展等诸多任务,被街坊邻里亲切地称为街镇的“小书记”。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新华网“解码街镇”栏目走近这些“小书记”,发现有别于传统社区、街面工作的大叔大妈们,这群年轻人在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巷尾,用自己的“三字经”,日益成长为街镇工作的中流砥柱,带领街区走向更好发展的“主心骨”。

  “小书记”三字经之“勤”

  1990年出生的陈骏杰,于2024年9月开始担任闵行区虹桥镇虹梅街区党支部副书记,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把辖区情况“烂熟于胸”。“虹梅街区有746家商户、12个快递外卖的站点、2个农贸市场、7个村级公司、10个居委会,共有22个‘两新’党组织。”陈骏杰介绍情况时脱口而出。

  

  图为闵行区虹桥镇虹梅街区党支部成员走访慰问街区新就业群体。(受访者供图)

  能对情况如此熟悉,有赖于他履新街区副书记这一岗位以来,已经完成了对辖区商户、站点、居委多轮“全覆盖”走访。“我是一位退伍军人,又是属‘马’,可能特别能跑吧。”陈骏杰幽默地说道。特别能“跑”的背后,是一个“勤”字——只要一有时间,陈骏杰就去街区里走访,“勤迈腿”去走,“勤动嘴”去聊。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到成为朋友,变化就在一次次的走访中从量变到质变。

  陈骏杰告诉新华网:“有时候,与其点个外卖,我宁可多走几分钟到餐饮店去堂食,一来熟悉情况,二来还能和店家聊上几句;有时候,我去理发店理发,能和‘Tony’老师聊上半小时。我相信,日日行便不怕千万里,常常做就不怕千万事。”

  凭借一份“勤”,联上一段“情”,陈骏杰就这样牵头创建起了“虹梅乐邻会”,把特色小集市搞得红红火火,成为居民们喜闻乐见、商户们积极参与、社区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平台。在这里,百姓以优惠的价格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各色商品;商家们走近广场、社区,扩大了销量、提升了知名度;陈骏杰则在其中发掘热心商户、优质产品,甚至把酒店、餐饮、理发店、糖果店和婚庆公司“攒”成了一个产业链,让每个参与方都在其中有满满的“获得感”。

  如今,虹梅街区的商户们,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拨打12345热线来投诉,而是直接找街区党支部,给陈骏杰发微信、打电话,“小陈书记一定会帮我们想办法、提建议的,他是个热心人、更是个勤快人”。

  “小书记”三字经之“细”

  虹口区北外滩中心街区的党支部书记王祺玉,是一位1999年出生的年轻姑娘,戴着眼镜、扎起马尾辫的她,初看让人感觉还是一位大学生;可她却已经在北外滩中心街区,让街坊邻里对这位“小书记”刮目相看。

  

  图为王祺玉在开展日常工作。(受访者供图)

  “告别象牙塔、走近小弄堂,街区里充斥着热闹的家长里短。沿街商铺的经营主体多为个体户,和楼宇园区、周围居民区的住户相比,对生活的诉求不同。此外,街区内的新就业群体,多为来去匆忙的外卖员、快递小哥和网约车司机等,他们的诉求也具有特殊性。”王祺玉谈到自己工作的心得,“与人交流,贵在走心,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日常工作要能够从细微之处捕捉关键信息,更要能把繁琐的工作做到细致入微”。

  根据“每日随访、双周必访、每月全访”的全覆盖原则,王祺玉采用最传统的方法——画地图、铁脚板,和支部成员走街串巷,渐渐认识、熟悉街区中“小个专”店面老板和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从寒暄打照面、到坐下聊家常,从一开始的疏离、到后来的热情,她渐渐放下开口问询时的紧张,街区里的沿街商户也慢慢放下心防,主动和王祺玉说起他们的期待和诉求。

  外来务工的快递小哥,对异地社保缴纳有困惑;店面老板提出街面石砖不平整,给顾客进出来往带来隐患;小孩子们渴望家门口能有块放学后“动一动、玩一玩”的场地……一条条、一件件,小王书记把问题都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进行类项合并,分条线进行上报,联系、咨询有关部门,尽可能帮助他们牵线搭桥,解决问题。

  冬日里的一杯热茶、节假日的一次义诊、书架上的一本科学科普书……在王祺玉眼中,只要街区里有人提出的需求,再细小也是服务对象的一个诉求、一份惦念,“街区工作,事不避小。我把一项项工作做细致了,就像织布一样,一根根细线便织就了街区发展的精美图案”。

  “小书记”三字经之“实”

  初见“90后”的王奕轩,大方得体、飒爽干练,以为是徐家汇某幢高档写字楼里的白领精英,其实她的工作却非常接地气。作为徐汇区湖南路街道武康安福街区党支部书记,她每天穿梭在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倾听商户需求、对接资源、解决难题,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忙忙碌碌,工作各种各样,其实归结起来就一句话,就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图为湖南路街道街景。(受访单位供图)

  “做好街区书记,首先要将家底子摸清楚。”2024年上任伊始,王奕轩便开始了“大走访”工作。她带领团队对沿街商铺逐一调研,记录商业形态、党员数量、经营难题等关键信息,并建立动态台账,工作突出的就是一个“实”。

  “王书记您好,现在每逢周末、节假日,我们在街区上厕所都要排很长时间,可以帮忙挖掘一下附近还有其他厕所点位吗?”随着武康—安福风貌街区热度的持续攀升,已经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节假日人流如织。王奕轩时常在走访商户时收到类似的求助。商户们普遍反映的“如厕难”问题被认定为“高频事项”,在片区层面快速得到了处理和解决,切实实现企事快办。

  湖南街道管理办接到相关诉求后,立即着手梳理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及其周边地区共12条路段上的厕所点位信息,在现有的公共厕所和街道党群服务阵地厕所点位基础之上,借助淮中片区党委的多元协商平台,积极联系区域单位、沿街商铺,沟通内设厕所对外开放时间,最终形成了包含22个点位的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厕所地图。

  从接诉到办理再到办结,三天时间,这个困扰沿街商户和游客们的“烦心事”就办完了更办“实”了。

  此外,在王奕轩的宣传发动下,共有31家沿街商铺加入了“咖啡杯不落地”计划,环境干净整洁有了助力;五原路上的王尔德花店也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主动承担起店门前两块公共花坛的绿化养护管理……

  “大家从街区的客人变成了主人。”王奕轩欣慰地说。如今,商户、居民与党员共同维护街区秩序,“文商旅居”融合的武康—安福风貌街区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完)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