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子”也能随行,宠物友好型社会如何既有“温度”又有“规矩”?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毛孩子”也能随行,宠物友好型社会如何既有“温度”又有“规矩”?

2025-07-16 13:03:49 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公共交通逐渐向宠物携带者打开方便之门,长途交通的托运量也日益增长,携宠出行正为公众接受,如何进一步满足需求也成为热议话题。14日结束的“2025宠物产业溯源大会暨抖音电商超级选品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对此展开研讨,受访者普遍认为,携宠出行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将以多元化的方式得到满足,同时建议设置行业门槛,做到有“温度”的同时有“规矩”。

  近期,上海推出了首条携宠定制专线,往返于宝山朗香公园和徐汇西岸梦中心,途经上海市区的多个地标,主人带着宠物猫、狗登车,不仅如此,“毛孩子”也有自己的专座。

  滴滴、哈啰等平台的宠物快车、专车、专送等短途服务,已覆盖全国多数城市。

  长途出行方面,不久前,京沪高铁5座车站间的10趟列车试点宠物托运服务。根据规定,托运宠物仅限健康状况良好的猫、狗,体重不超过15公斤、肩高不超过40厘米,全程在运输箱内,放置于相对隔离旅客乘车空间的高铁快运柜中。此外,南航、海航等多家航司在部分航线推出宠物进客舱服务。

  “我们2024年通过12306平台上线了一份问卷调查,收到了超过55万份有效反馈,其中90%的旅客希望能带宠物上车。”中铁快运高铁快运部部长俞晖在大会现场抛出了一组关键数据。“没想到市场有如此强烈的需求。”

  2025年4月10日,在北京南站,工作人员将宠物狗放入高铁专用宠物运输箱。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宠物出行消费渗透率较2023年增加4.9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明显增长需求量源于越来越多的“毛孩子”进入家庭,使宠物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宠物出行因关系到公共服务,因此备受瞩目。

  宠物经济近几年迅速升温。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运行状况及消费市场监测报告》中预测,今年国内宠物产业规模将达到8114亿元,两年后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万亿元。

  调查发现,宠物出行市场快速发展、为爱宠人士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相关纠纷争议不时出现,如托运随意改变运输方式、货运不考虑通风、乱收费等等。

  “携宠出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要探索出一套服务标准,逐渐成为行业共识,让‘良币’驱逐‘劣币’。”俞晖说,比如铁路、航空、公路三种运输方式,目前公路占长途运输市场的七成份额,随着铁路、航空不断推出宠物运输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满足,同时良性竞争也会让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南航宠物进客舱服务要求宠物航空箱放置于主人前排座椅下方或加价购买的专属座位上。(受访者供图)

  同时有专家建议,携宠出行相关行业应设置行业准入门槛,相关企业和人员开展服务需具备一定资质,保障行业快速发展。

  不仅出行选择多样,宠物友好商场、酒店、景区数量也日益增加。在携程、美团等平台上,有宠物友好酒店上榜2025年“必住榜”的城市数量同比增长近40%;有业内人士统计,宠物友好商场在全国已悄然达到百家。

  在上海,不少社区、公园、绿地也逐渐对宠物友好。在闵行区的城投宽庭九星社区,管理方也特别为宠物设置了一些娱乐设施,供养宠家庭带着爱宠一起互动。据了解,该社区养宠住户占比约25%,数量在300户左右,年轻人占比数较高,“毛孩子”也成为了邻里情感的纽带。

  上海首条携宠定制专线所途径的徐汇滨江,也是养宠人士的热衷的打卡点。“我带着狗狗来徐汇滨江散步,正好乘车回去,夏天的傍晚带着狗狗散步,吹吹江风很惬意。”搭乘宠物定制专线的郑女士说。

  2025年7月12日,在安徽宣城举办的2025宠物产业溯源大会暨抖音电商超级选品会上,与会嘉宾就宠物行业热点问题热烈讨论。

  会上,天元宠物副总裁、Petstar品牌主理人虞晓春认为,根据行业趋势预判,未来还将延伸出更多“宠物+民宿”“宠物+乐园”等业态,也将形成更多宠物友好型场所。

  受访人士表示,宠物进入公共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可能出现突发状况,或对其他人造成影响。公共空间管理主体需关注特定情况下的宠物应激反应等,针对可能发生的人宠纠纷等建立应急预案。

  “可以借鉴相关经验,明确设立宠物友好区域的公共空间应配备哪些硬件设施、提供哪些服务、如何管理等。”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刘晓霞说。

  如,上海徐汇区西岸商场除了设置了“宠物友好”标识,提供宠物电梯、饮水装置、宠物乐园外,还设置了拴犬设施,对宠物友好,在公共场所有序。

  虞晓春等业内人士认为,构建宠物友好型社会不仅需要精细化的公共服务,也需要养宠人士文明携宠出行,有“温度”的同时要有“规矩”,平衡好各方诉求,这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道题。

[责任编辑: 王若宇]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