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优化空间、提升效率、促进协作最有效的载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要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未来,什么样的新技术、新要素、新应用、新模式能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加速城市新业态转变,在这场以“谋局创智 迭新之城”为主题,聚焦新质生产力在城市更新领域应用与发展的“2025(第七届)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论坛”中,也许能找到答案。
7月24日,2025(第七届)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论坛在上海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隧道股份上海城建、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同济大学主办,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广州市市政总院承办,以“谋局创智,迭新之城”为主题,集聚城市建设运营领域“政产学研用”头部科研院校与领军企业,围绕城市更新、数字转型、绿色低碳等核心议题,发布创新技术、推广科创成果,为解决城市建设运营和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痛点难题汇聚智慧、谋划路径。
在本次大会上,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聚焦发布了一批新成果、新技术、新标准,从上海首批智慧高速示范工程的长周期运行成果,到“一江一河” 滨江建设导则,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正让城市的建设与运营更加安全、高效与智慧。
打造智慧高速精细管理的“上海样板”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绣花般”的精细化治理,能够为交通能级提升、市民高效出行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改变?在2025(第七届)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论坛上,隧道股份以一份扎实亮眼的“成绩单”,展示了“绣花般”精细治理给予交通基础设施的巨大能量。
G15嘉浏段是上海连接江苏的北大门,每日车流络绎不绝。据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总经理周挺介绍,2023年7月,隧道股份实施了国内个高速公路不停运拓宽改建项目、上海首批智慧高速公路示范工程——上海G15嘉浏段拓宽改建项目,以“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精细管理模式,对高速公路实施智慧化改建,实现高速公路低影响更新与精细化运营。
“我们采用了物联网+、云平台计算、交通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高速公路管理决策、应急救援处置和智慧服务等各方面能力进行了全面升级。”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蔡氧介绍说,在设计阶段项目团队就提前考虑了高速公路后期运维需求,为高速公路沿线布设了沉降计、应变计、分布式光纤等物联网传感设备,基于感知元件获取实时数据形成完整的数据链路,实现路域环境、交通轴载、道路性能、湿滑状态的全息主动感知。
“这些数字化设备让我们能够准确地感知高速公路的健康状况,并在运营阶段将这些数据反馈至运营端,辅助其实现精细化管理。”蔡氧说。
基于嘉浏高速先进的道路数据孪生底座,显著提升了高速公路的运维效率。与2019年高速公路更新前相比,G15嘉浏段突发事件识别率提高14%,应急到位效率比行业规定提高33%,处置平均用时减少28%。“我们提供的是精细化的更新建设与管理,市民收获的是更加通畅的通行体验。”
未来,创新的“嘉浏模式”还为将来其他高速公路的低影响更新提供范本,赋予更多高速公路以自主分析诊断、动态评估预测的能力,实现精细运维、提高通行效率、延长道路寿命。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的生态与人文双重赋能
素有上海“母亲河”之称的黄浦江与苏州河,是展现城市形象与活力的重要窗口。打通沿江沿河公共空间的“最后一公里”,让沿岸空间真正成为城市客厅与市民亲水平台,是一项关乎城市宜居与民生的重要课题。
在2025(第七届)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论坛上,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回顾已发布的“一江一河”编制的关键性规划文件——《苏州河两岸贯通建设规划》、《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及《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建设导则》,讲述了黄浦江、苏州河“华丽转型”,从“市民可达”向“人人可享”升级的背后故事。
“贯通之初,一江一河沿线处处是堵点难点。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需求不明确。”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规划院副院长吴亚萍说,黄浦江、苏州河属于上海全市市民,项目团队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摸清“市民心中一江一河的理想模样”。
为此,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沿线上百户市民,通过走访问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明确了改造痛点和核心需求点。“比如,有市民提出河岸沿线缺少供儿童游玩的空间,为此我们编了制《“一江一河”儿童友好滨水公共空间建设指导意见》,突出加快营造富有趣味的儿童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 吴亚萍表示,在导则编制过程中,项目团队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办及“童行空间”、“童梦空间”、“童享未来”等活动,充分征集儿童的意见,真正做到以儿童视角来引导一江一河空间的建设。
除了儿童空间外,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已对“一江一河”沿线的57个滨水单元进行了调研走访和科学评估,精准找出建设中存在的短板与薄弱环节。评估结果直接转化为具体项目的提升方向——将100个驿站的设施提升纳入到了2025上海市民心工程清单。
“服务人民、吸引人民、满足人民。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导则,让流淌在城市的江河血脉更有温度。”
“数据驱动”:智慧设计深度参与上海城市更新
上海市的城市更新工作正迈向数字化、智慧化的新阶段。作为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城建设计集团运用前沿设计理念与数字技术,积极践行“以人为本、智慧赋能”的更新路径,助力上海打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位于嘉定新城的沪宜公路是上海最具历史的跨省公路之一,连接上海与宜兴。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以数据引擎破题,精准捕捉千万市民的真实诉求,创新性设计公路交通“生命体征”全息感知体系架构,让公路具备“感知能力”;提出“合乘车道情报板”及其控制策略设计,让公路运维更“人性化”;提出“自然生态、节奏优美”公路景观设计理念,让公路风景“宜景宜人”。它也是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公路”之一,成为引领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样板公路。
此外城建设计集团依托上海科委旗下唯一一家聚焦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省部级研发中心——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技术中心,在长宁区、杨浦区等城市体检、无障碍城市更新中,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民友好”等先进理念融入规划设计。应用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化技术手段,结合动态数据持续迭代更新方案,精准识别市民在商业、休闲、日常通勤等多维度、深层次的空间需求,提升对市民需求响应的精度和时效性,助力推动城市更新从单体建筑改造向系统性、智能化升级转型。
未来,城市更新中心将从顶层设计着眼,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打造城市更新领域的科创“策源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通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行业重点技术整合,推进人文社会、规划设计、智慧建设、施工建造、运营管理以及投融资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综合能力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可示范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技术体系,填补行业空白。
作为城市空间塑造的先行者与智慧技术的践行者,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将继续深耕城市更新领域,通过将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与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智慧技术深度融合,致力于为上海乃至全国探索“以人为本、科技赋能”的城市更新最优解,加速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现实,共同建设更智慧、更友好、更具韧性的未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