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23日电(记者龚雯)22日,一条联动公立三甲医院的“职工e务室·职工就医专属通道”在上海发布,通过响应快、精准化、便捷化的创新型医疗服务,让职工的小病小痛能线上及时处理,需要转诊时也能更顺畅。这不仅是上海推进企业健康促进工作的崭新起点,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体现人文关怀的生动注脚。

健康中国建设,根基在“健康细胞”。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纳入十五项重大行动,明确健康企业是“健康细胞”的重要组成。22日的发布会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总工会指导,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健康e企行·企业健康促进数字服务平台主办。
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企业健康促进专家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产业集聚、门类多样,千万职工既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职工健康有保障,企业才有生产力,城市发展才有持续动力。

2023年上海市卫健委联合上海市总工会发起企业健康促进专项活动;2024年3月,立足于企业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开展的工作成果、经验,上海率先开展“职工e务室”项目;2024年12月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强职工健康保护的议题》,深化企业健康促进专项活动,以数字化赋能,全面推进“职工e务室”项目。
据悉,作为职工身边的“健康加油站”“健康监测站”和“健康服务站”,“职工e务室”在传统医务室的基础上,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把医疗机构、权威专家、健康产品与服务汇集到平台上,实现线上咨询更便捷、精准转诊更专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职工“看病难、配药难”的问题。
比如,以前,职工做胃肠镜需经历挂号、开单、术前准备、检查等多次往返。如今,“专属通道”把流程压缩到“最多跑一次”:职工在手机端上传既往报告,在线咨询医生预约挂号;到院后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当天完成检查。
截至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10家公立医疗机构专属通道已上线,更多医疗机构正在接入中。
记者进入“职工e务室”体验版看到,“职工就医专属通道”十分醒目,点入后,以选择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为例,其中细分为眼科、耳鼻喉科、放疗科等教授团队。另外,在“职工e务室”主页的“特色服务”版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提供的服务中,不仅涵盖晕眩、近视防控、干眼症、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等热门专科,还有近视手术、屈光白内障的手术直通车。
值得一看的是,发布会上还举行了“职工e务室”的名医工作室授牌,包括上海工匠周行涛“追光”创新工作室、朱凌云名中医工作室等。“‘追光’工作室团队主要致力于近视与相关并发症防治、近视相关眼病新技术与转化、数智化眼科诊疗设备研发、大数据AI辅助智慧医疗创新技术研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说,我们将努力为职工健康做好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保障。

一个重视职工健康的城市,才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扎根;一套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目前,在上海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629位专家的基础上,专家库扩展至近千位,形成多学科专家团队增强专业保障。
不仅如此,“职工e务室”还为不同产业、行业的企业制定“企业年度健康促进计划”,还可“一键智能生成”《企业健康促进工作报告》,为下一年度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也为政府相关部门编撰《职业人群健康促进白皮书》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这项工作将健康科普、筛查干预、咨询服务送进企业,送到车间班组、写字楼宇,贴近职工,也惠及职工家庭,让职工和家属能享受到精准便利的健康服务。”邬惊雷说,变“被动治病”转向“主动健康”,让每一位职工都能以强健的体魄投身工作,这正是对企业生产力最直接的保护。

上海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徐珲也表示,从“病有所医”到“健有所护”,企业健康促进专项行动通过多方合力织密职工健康安全网。截至目前,全市近3000家企业积极参与,专项行动开展健康活动260余场,服务职工人数超5.6万人。
“接下来,我们持续与卫健部门、医疗机构的协同,不断提升企业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徐珲说,确保“职工就医专属通道”建得好、用得顺、可持续。
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陆韬宏表示,以“职工e务室”为载体、触点,在各个企业、园区、功能楼宇形成企业健康管理的“新场景、新空间”,“让中小微企业也可以有自己的云医务室”的模式很好。之后,将持续推动优质医疗机构加入到“职工就医专属通道”的建设中,精准配置资源,让大型产业集团、中小微企业均有能力享有职工e务室。
同时,将探索推出心理健康中心、体重管理中心、女性健康中心等专项,创设职工“夜门诊”“双休日门诊”等,精准服务职业人群,以及关注职工家属“一老一小”的健康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