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街镇|街镇治理力报告(第十六期)-新华网
2025 07/31 19:06:18
来源:新华网

解码街镇|街镇治理力报告(第十六期)

字体:

这个夏天,基层治理创新与民生服务提升的热潮持续涌动,一系列围绕社区共建、数字赋能、服务优化的实践探索正在城乡基层生动展开。

数字化平台让群众诉求“码上办、马上办”,科技赋能为传统治理注入新动能;高温下,清凉驿站、健康义诊等贴心服务持续上新,为新就业群体和社区居民撑起“遮阳伞”;从“红色物业”破解治理难题到”志愿者协同”激发自治活力,党建引领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四色钥匙”精准入户、“便民小车”开进社区,基层治理的触角正变得更加细腻而温暖。

这些创新实践如夏日清泉,既解民生之“渴”,又赋治理之“能”,展现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数据赋能,治理提效

数字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将怎样为普陀区这个街道治理赋能?

723日,普陀区数字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在万里街道启动。当天,万里街道与饿了么、高德携手,通过“AI+数据+社区”创新模式破解社区服务能力分散、服务信息不对等工作瓶颈推动集约高效治理,从而构建“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更有温暖”的现代化社区。

万里街道携手高德地图,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党群服务阵地线下点位信息数字化,整合政务、党务,位置、事项等资源,构建了“党群服务地图”平台,有效解决了党员群众“去哪办”“就近办”的服务需求。

普陀区·数字未来社区”立足党建引领,依托饿了么的数字能力以及高德、支付宝等平台的协同支持,通过“碰一碰”“拍一拍”“点一点”“换一换”“问一问”创新科技服务,覆盖骑手友好社区构建、社区消防安全守护、老年助餐服务开展、公益积分体系建设以及社区AI数字基座打造,以线上智能模块赋能线下基层治理,推动未来智慧社区样板建设。

IMG_256

  “码”上举报“秒”响应!上海这个街道“一码”解锁街区治理新体验

静安区曹家渡街道迭代升级“曹家渡街道综合治理及智能化场景应用管理平台”——“码上办”,深度整合东西综合网格力量,实现了辖区内914家沿街商铺、92个居住小区、124个地下空间“一码统管”全覆盖,打造出高效协同的数字化联动监管综合治理体系。

针对传统街区治理中责任模糊、监管扰民、服务滞后等痛点,“码上办”创新构建了“码上监管”“码上服务”“码上监督”三位一体新模式,市民可以通过公众端扫码随时反映问题、提供建议,做到投诉响应“码上到”。此外,“自治巡查+智能评级”的双轨制,实现了监管的精准化与差异化,有效减少了对商户的过度干扰,更通过公开评价激发了商户履行门责的自律性,形成了“商户自律、公众监督、政府引导”的良性循环。

IMG_256

 12345工单办理解决率同比提升9.1%,普陀区“网格治理”显成效

今年,普陀区率先启动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在所有综合网格建立了三样“法宝”:临时党支部、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和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在党组织引领下,网格治理工作有了“主心骨”,聚焦“社区、街区、楼宇(园区)”不同侧重点,制定“一格一策,一格一特”。

为匹配不同网格的差异化需求,普陀区创新推行全覆盖的“双网格长”制。街镇班子成员根据综合网格内的实际问题和突出特点担任网格长,实现工作力量的精准调配。以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综合网格为例,其东部是科技楼宇、高端小区,西部则是沿街商铺、老旧小区。因此,街道专门安排分管社区服务的副主任与分管营商工作的副主任搭档担任双网格长,确保治理力量与综合网格特质高度契合。

目前,普陀区45个综合网格共配备街镇驻点力量1883人、下沉力量1493人,并设置“综合网格见习助理”岗位,依托“美美与共”志愿服务品牌,招募应届大学生和建立志愿者队伍形成综合网格的“N种力量”。

IMG_256

清凉护航,暑趣相伴

四处消暑纳凉点,定格高温下的上海街头

盛夏时节,高温天气下,户外工作者依然忙碌在城市街头。上海各大商圈、社区、园区、街道,为外卖员、快递员、保安、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开放了消暑纳凉点。

  “江湾里”商圈新·尚党群服务站开放了纳凉点。纳凉点内,提供冰箱、饮用水、微波炉等,供户外工作者随时进来小憩片刻。由于附近互联网公司众多,许多外卖员夜间送餐到此,新·尚党群服务站还开设了“i新城”24小时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夜间小憩的场所。

上理工科技园为服务市民群众,园区主停车场专门辟出一块区域设置智能充电桩,供社会车辆进园区充电,还为周边网约车司机打造了一处暖心更暖“新”的24小时充电站和临时休憩场所。近期,园区食堂也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并提供延时、优惠的就餐服务。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可以边为车辆充电,边到食堂享受优惠用餐。

IMG_256

  热浪送清凉,服务暖“新”窝,金山吕巷网格治理“套餐”真贴心!

716日晚,金山区吕巷镇开展共建共享·聚力暖“新”服务行动,发布“一网格一品牌”特色项目。

今年以来,吕巷镇探索以“一网格一品牌一特色”为抓手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全镇4个综合网格多元共商,构建共治共享新画卷。第一综合网格依托新巷融党建联盟,深化“边界十联”机制,推动毗邻地区基础设施互通、社会治理协同、公共资源共享。第二综合网格聚焦网格内重大工程,搭建有巢议事会平台,推动多方议事,破解治理难点。第三综合网格打造“网格主理人”机制平台,引导社区治理达人、新兴领域群体、志愿者队伍等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第四综合网格探索“星农荟”品牌项目,通过打造红领路标、选树红领榜样、开展红领帮扶、推动红领治理等形式,助力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

IMG_256

 家门口的图书馆火出圈!暑期座无虚席,读书活动齐上阵

今年暑期,为丰富借阅体验,金山卫镇图书馆不仅一次性采购了1500本书籍,包括文学、科普、绘本、幼儿启蒙、漫画等,还借助上级配送资源,推出了亲子阅读会、植物拓染等各类特色活动,吸引了公众参与。

据了解,刚完成升级改造等金山卫镇图书馆,不仅提升了硬件设施,还丰富了全年龄段图书储备,并成功打造了“金山卫镇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除了加强镇级图书馆的日常运维管理,金山卫镇还推进全域阅读空间建设,不仅实现了辖区农家书屋、阅览室全覆盖,还注重与本地特色结合做好阅读活动的宣传推广。仅去年一年,就开展“世界读书日”“中国历代名画导赏”“邂逅阅读中的非遗——金山版画”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50余场,完成征集亲子朗读作品14组。农建村农家书屋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示范性农家书屋”。

IMG_256

  党建聚力,治理惠民

如何调整二十年不变的物业费,一起来看这背后的“红色密码”

普陀区桃浦镇永汇新苑小区是建成二十余年的纯商品房小区,0.7元每平方米每月的物业费二十年未变,难以应对设施老化、维护成本增加等问题,小区陷入“低收费-低服务-难提价”的恶性循环。

面对困境,永汇新苑党总支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红色议事厅为沟通平台,组建由社区党员干部、物业工作人员、居民代表构成的团队。党员带头走访调研,多次组织议事会,向居民算清经济账”“服务账,督促物业公司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增强透明度,让居民放心。

在党建引领下,永汇新苑小区物业费调整工作形成了多方联动、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邀请专业机构核算成本,组织居民参观服务提升的小区,物业也制定了详细的服务提升方案。历经半年多的反复协商和沟通,物业费最终调整至1元每平方米每月。调整后,小区环境、设施维护、治安等均有改善,居民与物业关系缓和,彰显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显著成效。

  昔日“纠纷角”变身共享花园,居民悬在心头的难题就这样破解了

杨浦区长海三村小区35号楼旁的300平方米闲置空地,曾因归属问题引发居民多年争议。经过长海路街道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创新,变身居民家门口生机勃勃的“共享花园”。

面对难题,长海三村居民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协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及居民代表,启动破局行动,通过查阅原始“地籍图”明确产权,党组织积极搭建平台,街道多次组织现场协调会,联动城管部门、开发商滨江集团及居民代表进行多轮沟通,党员骨干也数十次上门走访。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去年3月,这块公共空间终于归属全体居民共享。

空地成功收回后,居民区党组织引入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团队,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改造建议,最终小区花园改造方案获得居民高票支持。花园设健身区、书画展示区等,体现居民意愿。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居民主动报名组建志愿服务队,共同制定花园公约实现自治。

改造前

改造后

 “多格合一”后,这个老旧住房多的街道发生了什么改变

嘉定区新成路街道作为老旧住房多、外来人口多的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模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成效显著。

该模式以综合网格为核心,依托党建联席会等机制,整合公安、城管、房管等多部门力量。此前,嘉乐社区新能源汽车飞线充电隐患,经网格协调多部门上门处置并加装隔离装置,迅速消除风险;迎园社区电梯加装遇阻,网格召集多方协商,推动代建方加快进度,目前,迎园五坊已有5栋楼进入电梯设备安装阶段。

街区网格实体化运行两年来,街面上的12345投诉量降低了近16%,重复投诉率降低了17%,群众满意率提升了18%。街道还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治理架构,将部门表现纳入考核,并通过街区治理委员会等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商户、居民、新兴领域群体等从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合体”,中远两湾城第一居民区党群服务站藏着民生温度

近日,中远两湾城第一居民区党群服务站正式焕新归来,800平方米空间串联起10个功能区,核心是深化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协同办公。居民可在同心联合接待室一站式解决问题。

服务站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分色管理体系掌握17个党支部、565名党员动态。三五工作法是指“五亮”协同机制让“三驾马车”职责清晰,“五优”标准规范业委会运作,“五好”模式提升物业服务质量。“议题百宝箱”内分类存放各类民生诉求与解决方案,精准分析12345热点诉求、物业集中报修事项等。

10个功能区各有特色:匠心空间除了“标签书记”的榜样引领的作用,还是“社区课堂”。“舒心”空间内,老年摄影家协会的镜头捕捉着社区脉动。“释心”空间,则是腰鼓队、舞蹈队等十支特色团队的活力主场。“安心”空间汇聚了警务室与法治工作站的力量。“同心”空间成为户外劳动者奔波途中的温馨驿站。“暖心”空间备有应急工具和便民服务。这里成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样本,用党建之针、服务之线织就民生幸福网。 

  同心共筑,幸福共享

  “便民小车”开进社区 市场化服务破解养老“微需求”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创新推出“临居里”便民服务车,以市场化方式满足老年群体生活需求。该街道老龄化率超40%,针对老年人洗衣难、维修难等问题,服务车提供50余项低价便民服务,如羽绒服洗涤29元、床单洗涤9.9元,两年累计服务超10万次。

街道通过“社区合伙人”模式引入企业资源,既保障服务公益性,又实现市场化运营。今年新增的“微菜场”已惠及5000余居民,同时创造社区就业岗位。运营方表示,“社区经济就是信任经济。”,目前通过规模效应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目前,17个小区已配备便民服务车。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探索“物业+”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治理与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

  静安创新“药房联盟” 破解居民找药难

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近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出“药品零售共治联盟”,有效解决居民“找药难”问题。该联盟整合辖区12家药店资源,建立药品库存实时共享平台,实现药店间信息互通和药品调剂。

通过微信平台和小程序,居民可实时查询联盟内各药店库存情况。当某药店缺货时,系统能立即显示有货药店位置,让居民告别“跑断腿”的购药经历。同时,联盟还建立了统一服务标准和联合采购渠道,既保障药品质量,又稳定药品供应。   

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表示,这一模式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未来有望在更大范围推广,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样本。街道还将继续推动医药行业规范化发展,打造更优质的医药服务环境。

 

暖心服务+专业保障:燃气安检不再“碰钉子”

金山区石化街道近日开展燃气安全专项志愿服务行动,通过“专业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协同模式,成功解决多起长期未检的“钉子户”难题。

行动中,专业安检员与熟悉居民的社区志愿者配合,以暖心服务打动拒检居民。86岁独居老人唐老伯在志愿者多次上门后终于同意检查,发现并修复了燃气泄漏隐患;空置房业主从国外寄回钥匙配合安检;出租屋房东主动交出钥匙委托处理。

该行动自4月开展以来,已为200余户完成安检,更换老化设备300余件,消除重大隐患4处。街道计划10月底前实现辖区6530户全覆盖,并建立定期巡查机制,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社区需求精准入户, “四色钥匙”转动治理之门

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创新推出“四色钥匙”工作法,通过红、黄、蓝、绿四色分类精准识别居民需求,实现社区服务“一户一策”。其中,红色服务高龄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建立每日联系机制;黄色服务双独居家庭等次重点人群,提供每周定期走访;蓝色关注特殊群体,绿色培育社区自治力量。

街道将辖区细分为201个“微网格”,整合社区工作者、物业、民警等力量下沉服务。同时培育”全岗通”专业社工队伍,运用数字化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截至目前,已成功排除独居老人燃气安全隐患等风险点,完成50余个民生项目,调解多起邻里纠纷。

这一创新做法在近期全市基层治理推进会上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其“精准识别+精细服务”的模式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策划:杨金志、胡昊

统筹:潘旭、徐剑

主编:朱翃、燕晓英

写作:史依灵、俞快、董宇彤、蒋松桓

内容分析:俞快、董宇彤、蒋松桓

制作:区域新闻报道研究中心(新华网上海频道、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