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仑卡奈单抗,中国AD治疗步入精准新时代:第二届认知障碍精准防治研讨会在京召开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聚焦仑卡奈单抗,中国AD治疗步入精准新时代:第二届认知障碍精准防治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08-01 15:27:39 来源:新华网

  近期,“第二届认知障碍精准防治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探索与实践”为主题,汇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的认知障碍领域权威专家,围绕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修饰治疗(DMT)的全球进展、中国经验及未来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展现出认知障碍防治领域的国际合作新格局和中国力量的新担当。

  共赴精准防治新征程

  大会伊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晓春教授分别致辞,回顾了过去一年内仑卡奈单抗治疗AD领域取得的突破,并对DMT作为现代医学核心变革之一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解读。  

  贾建平教授活动发言

  

  王拥军教授活动发言

  

  陈晓春教授活动发言

  全球视野:DMT前沿探索

  美国经验:从临床到真实世界的转化路径:

  美国巴罗神经研究所的Marwan Sabbagh教授以“阿尔茨海默病DMT诊疗路径重构的经验与前瞻”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他指出,随着AD诊断模式由“临床描述”向“生物标志物驱动”转变,基于血浆的p-Tau217、Aβ42/40比值等指标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前筛查、疾病进展预测和疗效评估。

  他详细介绍了仑卡奈单抗的机制:通过高亲和力结合毒性较强的Aβ寡聚体和原纤维,清除脑内淀粉样蛋白,从而减缓病程进展。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美国已有超3000例患者使用仑卡奈单抗,数据显示其治疗依从性高,MRI监测流程可控,治疗安全性可接受。

  

  Marwan Sabbagh教授活动连线发言

  日本经验:超老龄社会下的治疗路径构建

  日本大阪市立弘済院吉崎崇仁教授报告了日本仑卡奈单抗临床应用的实证数据。他强调DMT不仅改善患者认知状态,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照护负担。通过构建“启动-继承医院”双重协同体系,实现患者初筛、治疗、随访及不良反应管理的闭环式服务,为超老龄社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可复制范式。

  

  吉崎崇仁教授活动发言

  中外对话:多学科视角下的未来共识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欣教授主持的“寰宇论道:DMT前沿探索”圆桌讨论中,来自法国的Jacques Touchon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巍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等专家共同探讨了AD治疗的未来趋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联合治疗将成AD的治疗趋势,抗Aβ和抗Tau治疗联用将可能进一步提升疗效;治疗窗口前移,未来应考虑对无症状但已呈生物标志物阳性的高危人群开展干预; AHEAD Study等预防性试验结果将为AD的预防性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活动现场图

  本次会议特别举行了Alzheimer’s & Dementia中文版战略启动仪式,标志着AD领域国际一流学术成果与中国临床实践之间的连接将更为紧密。据介绍,仅2024年上半年,中国学者在该期刊投稿量已达69篇,显示出中国在全球AD研究中地位的持续提升。

  此外,会议还发布了《认知前沿AD疾病修饰治疗汇编》及“脑健康基金2.0”,资助30项前沿研究课题,聚焦DMT机制解析、生物标志物开发、治疗模式创新等重点方向。

  会议期间特别举行了“乐意保(仑卡奈单抗)上市一周年庆典”活动。回顾过去一年,乐意保在中国已治疗4000余例AD患者,构建了覆盖筛查、诊断、输注、随访的完整管理体系。庆典播放了医患感人短片,多位专家表示,乐意保带来的不仅是治疗方案的更新,更推动了整个照护生态系统的重塑。

  中国最强音:真实世界研究显成效

  从循证证据到真实世界:仑卡奈单抗疗效与安全性全景回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回顾了仑卡奈单抗上市一周年以来的真实世界应用数据,指出其在中国轻度AD及AD型MCI人群中展现出良好的认知减退延缓效应。在CLARITY-AD研究18个月核心期中,仑卡奈单抗治疗组的CDR-SB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安慰剂组,认知衰退延缓达27%。进一步延长随访的OLE期数据显示,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持久,强化了“早诊早治、持续干预”的治疗理念。

  此外,来自亚洲人群的亚组分析也表明:仑卡奈单抗在中国、日本等亚洲患者中对Aβ负荷清除更显著,同时ARIA-E的发生率仅为全球总体人群的一半(6.2% vs. 12.6%),凸显其在亚洲人群中的安全性优势。

  贾建平教授特别指出,宣武医院开展的仑卡奈单抗治疗200余例AD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仑卡奈单抗的安全性优于其他国家的数据,大多数患者的AD症状保持稳定,部分患者的症状甚至有所改善,凸显出仑卡奈单抗在AD患者中的优越效果。

  亲历者的视角,重塑认知障碍应对之道

  在“A面医生,B面人生”环节中,两位神经科医生——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耿建红教授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李彬教授以“患者家属”的身份分享了他们亲属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亲身经历。

  耿教授表示,其母亲自2024年7月起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已满一年,主客观症状均明显改善,记忆力、情绪状态与量表评分均显提升。李教授的母亲则于2025年3月开始用药,虽量表评分未显著变化,但情绪稳定性和生活活力提升明显。

  生物标志物诊断标准持续升级:血浆p-tau217崛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炯教授总结了AD诊断标准40年来的演进,重点强调2024年最新版AA/NIA框架中,血浆p-tau217被视为Aβ病理和tau病理双标志物,具备与CSF检测相当的准确性。

  在多中心真实世界队列中,血浆p-tau217/Aβ42比值对Aβ PET与tau PET阳性状态的AUC均超过0.96,并在中国社区人群中展现出良好适应性,未来有望成为DMT适应人群筛选的核心工具。

  总结与展望:从共识走向行动

  大会最后,陈晓春教授总结指出,DMT的实现是AD防治从“对症”走向“对因治疗”的历史性跨越。未来应强化多模态生物标志物的综合应用;推动DMT治疗从轻度症状向早期无症状阶段延伸;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与联合策略。

  贾建平教授表示,仑卡奈单抗的应用正在倒逼中国建立更规范化的AD诊疗体系,也为国家级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抓手。他呼吁全国AD防治网络共同发力,推动本土化研究,提升患者获益。

[责任编辑: 史依灵]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