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维修的审批流程走好了,尽快安排工程部的师傅来修”“50号地下水泵不工作了,派人来现场勘察一下”“一期采购葡萄架的事宜已经在走流程了”……
晚饭后,韵都城业委会主任蒋瞿旭和往常一样熟练地打开微信,通过“透明社区”OA小程序这一“掌心里的业委会”,“在线”操持着韵都城里的“大小事务”。
自“透明社区”OA小程序上线以来,不仅让业委会和物业一键开启“7Î24小时”办公模式,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把小区里最难厘清的账目、最易产生疑虑的环节全部拉进居民视野,成为业主们信赖的“掌上管家”,逐渐解开物业治理的“信任结”,以治理的“看得见”换取群众的“信得过”。
AI赋能,成为“透明物业”实践落地的重要引擎
“推动业委会工作提质增效的原理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让业委会做事越公开、越透明,业主就会越信任业委会,需求就摸得越准,矛盾也会少很多。”蒋瞿旭这样说道。
“信息不透明”“信任赤字”是引发物业、业委会、业主矛盾的关键症结,也是真正触发老旧小区物业治理失序失效连锁反应的两大“元问题”。
老旧小区“中年危机”如何破局?街道党工委抓住“透明”与“信任”两大杠杆,将党的组织优势融入治理全链条,在韵都城率先试行党建引领“透明物业”模式,打造“透明社区OA+物业公众号+公示栏+二维码”四级矩阵,并嵌入“工单—跟进—评价”智能闭环管理,围绕业主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人财事物权”,实现物业管理信息全透明、全天候,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物业公众号1756人关注、家庭覆盖率超90%、破5万次的总阅读量……一组组数据无疑成为“透明物业”最有力的“数字基座”。
靶向治理,一帖“金苹果”重焕光泽的最佳良方
“第三届业委会集体辞任后,我们破旧立新、‘另起炉灶’,探索组建党建引领下的‘智慧型’业委会,成员不仅囊括了党员骨干、居委干部,还吸纳了工程师、律师、会计等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确保各个环节都有专业支持,从而实现信息同源、行动同频。”图们路居民区党总支龚韡介绍道。
物业费收缴率低迷、主体权责错位、维修基金“沉睡”、业委会“短命怪圈”……因信息不透明所带来的认知鸿沟,在“透明物业+治理精英”的双重加持下逐渐消弭,昔日面临“全局性瘫痪”的“欧洲豪庭”用三年时间逆袭归来,通过透明联动、透明征询、透明协商、透明方案的“透明”模式,逐一击破消防系统瘫痪、物业调价、停车难、外墙脱落等物业治理“重灾区”。
自透明社区OA开通以来,累计受理工单300余件,完结率达到98%,常规12345热线投诉量骤降74.4%,接待日连续七个月“零情绪化到访”,物业服务评满意度从不足50%跃升至80%……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让“金苹果”重新焕发光彩。
多元“合伙人”,化身“数治”迭代更新的“智囊团”
“以前和居民打交道,经常陷入‘你说我疑、你管我躲’的‘拉锯战’。现在好了,大家不再拉横幅、打热线,都忙着上OA开‘直播’了。”居委干部小陈笑着说道。
党建合伙人、社区合伙人、专业合伙人、法治合伙人、青春合伙人……不同领域的“大V”陆续入驻透明社区。业主们不再“各自为战”,纷纷在“社区里”发声,“公屏”发起特定议题、反馈服务质量、讨论社区事务,往日的“灌水帖”“吐槽帖”也逐渐转为物业治理的“金点子”。
如今,话题一经发布,便能在短短1小时内收到上百条留言,不仅充分展现了平台的民意汇聚能力,也让党群关系更紧密,社区共同体意识更强劲,服务智能体更高效。
“花园复兴”“共享账本”“空地清零”“法治体检”……一件件民生项目的持续落地,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写照。
“透明物业”不是“孤岛”,而是磁场。长白新村街将实践经验纳入《透明物业治理工作指南》,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白样本”。案例亮相后,不仅受到多方关注认可,也成为辖区内外其他街道和社区争相学习效仿的“治理标杆”。
“人工智能+美好生活+城市治理”的复合效应正持续释放,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