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物业全覆盖:长白新村街道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现在小区里的事,只要在手机上点开,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我们看得明明白白,心里踏实多了!”住在韵都城小区的张阿姨翻着手机里的物业月报,难掩满意之色。
在长白社区,居民像这样因“透明物业”而感到舒心的场景正在成为新常态。针对老旧社区物业治理中“信息不透明”与“信任赤字”两大症结,街道采取“生成透明—运行透明—破难透明”递进式策略,将党建引领组织优势融入治理全链条,持续推进透明物业全覆盖,用“透明”这把钥匙打开了社区治理的新局面。
生成透明:筑牢信任基石,从“无序”到“有序”
2021年6月,韵都城小区第三届业委会集体辞任,物业管理一度陷入混乱。危急时刻,图们路居民区党总支迅速成立临时治理专班和换届筹备组,将“起底建章”作为“一号工程”。
“换届全过程都晒在阳光下。”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介绍,他们按“四有”标准筛选25名报名者,邀请退休党员全程监督,9名候选人连续7天在接待台与业主面对面交流,顺利完成换届,让居民重新燃起对业委会的信任。这一过程中,将候选人资质、选举流程、监督渠道全程公开的“阳光换届”机制成为关键经验,用程序透明重建群众信任。与此同时,业委会将维修基金审批阈值从5万元直降至5千元,充分尊重业主自治权,用“权力下沉”换来“监督上位”,并进一步完善内部各类规定,设立工程委员和落实工程维修审核责任制,做到“改一条、晒一条、解读一条”,通过章程的迭代让权责边界透明可循。
无独有偶,在隔一条马路的内江大楼居民区,专业嵌入让集体决策变得透明可证。多元参与汇聚党组织引领力、自治主体协同力与第三方支撑力,形成利益、责任、情感的重合场域,提升了决策科学性,让业委会集体决策有了“专业护航”。
“我们希望选出的业委会成员要有责任心,还要具备专业技能,让透明更加有迹可循。”谈及此,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马国贤信心十足。居民区不仅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本领过硬的业委会“精英”团队,还有助力队伍涵盖基建规划、电气制动、房屋修缮、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特色“助力团”。,他们热心社区公益,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社区的日常维修、老旧社区改造和大型公益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在“智囊团”的助力下,业委会将更加公开透明,并带动多项惠民工程落地,使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运行透明:数智赋能监督,从“模糊”到“清晰”
“只要扫这个码,小区的钱花在哪儿、办了啥事儿就都一目了然。”在韵都城小区公告栏前,居民李师傅对着二维码熟练操作。这是街道打造的“透明社区OA+物业公众号+公示栏+二维码”四级矩阵,让物业运行全程“亮家底”。这一“线上线下融合”的信息公开体系是保障运行透明的核心,既能覆盖数字素养高的年轻群体,也照顾了习惯线下获取信息的老年人,实现全主体信息触达。
围绕业主最关心的“人、财、事、物、权”,制定“8+X”公开清单,8个核心领域主动公开,从议事规则到服务合同样样清晰;X类专业资料应需公开,合同全文、工程审价报告等随时可查。透明社区OA实时同步账本,物业公众号推送月报,形成“全领域、全流程”的公开模式,精准锁定群众关切点,用清单化管理明确公开内容,让居民对社区事务“看得见、摸得着、查得清”。
数智赋能,让财务流、事务流、意见流同网可视、可溯、可问。街道抓住“透明”与“信任”这对关键杠杆,实现了流程再造与治理公开,再叠加市场化便民服务平台,开启了制度化、数智化、协同化的物业治理良性循环。
“小区的物业服务不及时,报修后很久都没人来修,遇到问题很不方便。”居住在路二居民区的李阿姨回忆起过往,不无唏嘘。对此,路二居民区也走出了一条物业“运行透明”的新路,引入了性价比高、响应速度快的“小邻通”便民服务平台,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便民服务体验等方式,使该项服务得以尽快被社区居民了解并接纳。
“操作很便利,像家电维修、日常保洁这种常用服务,平台上都有。”居民王先生赞不绝口。电话24小时响应,维修人员30分钟内赶到现场,费用低于市场均价约40%……公开、质优、价廉的服务换来了居民的信任,拨打“小邻通”服务热线的居民数量持续攀升。
破难透明:协同攻坚实事,从“堵点”到“通途”
“充电桩装得好,充电不用愁,还不占消防通道!”广远新村的居民小刘难掩兴奋之情,给社区的新设施点赞。为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居民区党总支牵头组建征询小组,上门收集民意,“装不装”“装哪里”“找谁装”等一系列问题在居民的公开参与之下,争取到了“最优解”。多次协商后,居民区最终决定在停车场设置20余个智能充电桩,分时段收费,兼顾公平与实惠。通过全覆盖征询掌握真实需求,用多轮协商找到各方接受的解决方案,让民生工程得到群众真心拥护,成为“民意先行+利益平衡”的生动写照
物业小事,折射出民生大事。街道积极推进“透明物业”理念,把透明机制嵌入痛点场景,用透明联动、透明征询、透明协商和透明方案破解民生难题,赢得群众认可。
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典型老旧小区,延吉东路130弄也曾陷入设施老化、物业退出、物业管理难以为继的窘境。而如今,物业费调价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公开透明。
破题之路以公开透明铺就。居民区党总支从多渠道讲清调价缘由,到多轮协商确定标准,再到书面征询获超三分之二业主赞同,全程透明让居民从“抵触”变“支持”。通过建立“沟通—协商—表决”的闭环机制,居民区以充分沟通消除信息差,用民主决策平衡各方利益,确保调价过程有理有据、公开公正,并催生出严格的服务监督机制,让“质价相符”落到实处。
“参加业主大会后,我对调价方案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小区居民赵女士感慨,“物业费上调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我们愿意支持。”
“调价方案的制定经过了多次讨论和修改,确保既能满足物业服务的需求,又不会给居民带来过大负担。”物业公司代表刘先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调价,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微信群内的满意度调查、面对面的定期沟通、畅通的物业服务反馈渠道,让小区业主不再“雾里看花”,让协商过程不再被解读成“暗箱操作”,让调价过程不再被质疑“漫天要价”,实现了小区面貌、民生质感与社会评价的质量齐升,成为街道用“透明”破解民生难题的缩影,将破解难题的全过程摊在阳光下
“透明”让小区门口的白玉兰重焕新生,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就抽出信任的新芽。
从“遮遮掩掩”到“坦坦荡荡”,从“各自为政”到“齐心共治”,长白新村街道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透明理念贯穿组织建设、日常运行、难题破解全过程,通过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多元参与,让物业治理从“模糊地带”走向“阳光化”,用“透明物业”架起党群“连心桥”。如今,这里的居民笑脸更多了,社区活力更足了。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透明”机制,让物业治理更有温度,让幸福在家门口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