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直通车|加装率达80%!TA们架起“幸福梯”,让老人不再“悬空”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街镇直通车|加装率达80%!TA们架起“幸福梯”,让老人不再“悬空”

2025-08-31 16:33:08 来源:新华网

  近日,北蔡镇十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评选结果出炉,其中既有动迁小区织就民生幸福网、低碳社区绘就生态新画卷、达人志愿者练就善治新本领,也有新兴领域铸就红色压舱石……在这片23.7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北蔡镇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磅礴动能,持续深化以红色基因“多元共治、破局创新、民生为本”的治理新路径。

  

  作为典型的混合型(动迁房+商品房)小区,虹南居民区莲宏苑小区始建于1998年,小区33个楼栋中有22个有加梯条件,老龄人口占比超过28.19%,居住在2楼以上的“悬空老人”占比超过25%,他们行动不便,上下楼梯成了他们生活中的“拦路虎”。许多老人因上下楼困难,只能减少外出次数,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加装电梯,成了小区居民长久以来的迫切需求。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民生痛点,也是基层治理的“硬骨头”。要解决这民意痛点与治理堵点的核心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加装电梯工作。邻里矛盾多:高低层住户诉求差异显著,高层住户热切期盼,低层住户则对采光、噪声、隐私及价值变化顾虑重重,利益分歧易引发尖锐矛盾。意见不统一:统一全体业主意见更是步履维艰,涉及高比例表决与费用分摊,协调过程复杂漫长,易陷入僵局。政策不了解:加梯政策信息不精准同样突出。居民对补贴标准、申请条件、技术规范等关键政策普遍了解不深,影响决策信心与参与度。流程不清楚:流程的复杂性更让居民望而却步,从前期意愿征询、方案设计、规划审批,到管线迁移、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环节众多且专业性强,居民无从下手、茫然无措。虹南居民区党总支通过组织动员、资源整合、精准破题、多管齐下、精细管理,将党建引领贯穿于问题发现、决策制定到成果落地。

  组织动员

  凝聚“红色力量”破解“邻里僵局”

  莲宏苑小区所在的虹南居民区党总支成立了由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加装电梯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加装电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小区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意见,解答他们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在宣传动员过程中,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带头支持加装电梯工作,为其他居民树立榜样。

  

  通过“四百大走访”调研发现,莲宏苑小区60岁以上老人中72%因爬楼困难减少外出,形成电梯刚需数据支撑;召开“楼栋议事会”,记录反对意见,如低层采光、噪声、费用分摊等,形成《加梯阻力清单》,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方向;按楼栋划分“党员责任区”,要求党员家庭“率先签约、率先协调、率先筹资”,莲宏苑有22名党员带头签约,带动所在楼栋加梯通过率达100%;组织退休党员成立“银发调解团”,其中业委会徐主任也是一位老党员,他用“一杯茶+拉家常”化解矛盾,某楼栋因低层采光问题僵持不下,他带领调解团3次上门调解,最终通过“玻璃幕墙+补偿绿植”方案达成共识;成立“加梯三人小组”,由每栋楼选举党员、居民代表组成,负责方案公示、资金监管、施工监督等。莲宏苑小区通过该机制,实现“零信访、零事故、零拖欠”。

  资源整合

  构建“党建联盟”破解“单打独斗”

  为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协调难、推进慢、矛盾多”的痛点,虹南居民区创新成立“加梯临时党支部”,将业委会、物业、电梯公司、房办等单位党员纳入组织体系,构建“1+N”党建联建平台(1个临时党支部统筹,N方主体协同),形成“组织共建、难题共解、成果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临时党支部下设“政策指导组”“施工协调组”“资金监管组”,分别对接房办、电梯公司、业委会党员,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在加梯推进中,有6个门栋地下为非机动车库,被判定“无施工条件”,居民们十分失望。加梯临时党支部迅速搭建平台,由房办出面聘请专业结构工程师开展现场勘测。经反复论证,发现车库实为“半层悬挑结构”,地基承载力、管线布局均符合加梯要求。党支部随即牵头制定“车库加固+电梯基础一体化”方案,同步协调施工方优化工序,最终实现电梯顺利加装。党建引领下,专业支撑与多方协同可突破“看似无解”的困局,让民生工程真正“落地生根”。

  精准破题

  化解居民意见分歧,凝聚共识

  针对不同楼层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意见分歧,工作组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化解。对于低楼层居民的担忧,组织专业人员对加装电梯方案进行优化,尽量减少对采光、通风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降低噪音干扰。同时,向低楼层居民宣传加装电梯后小区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房屋价值的提升,让他们认识到加装电梯不仅有利于高楼层居民,对整个小区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对于高楼层居民,引导他们理解低楼层居民的顾虑,在费用分摊等方面做出适当让步。经过多轮协商和沟通,居民们逐渐达成了共识,为加装电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比如资金筹集是加装电梯的关键环节。工作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费用分摊方案。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的补贴资金,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根据楼层高低等因素,合理确定各楼层居民的费用分摊比例。在费用收取过程中,楼道居民自治安排专人负责,建立专门的资金账户,确保资金使用透明、规范。

  多管齐下

  协调施工相关事宜,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加装电梯施工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工作组主动与施工单位、供电、供水、燃气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灰尘等问题,及时与居民沟通解释,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工作组还发动了一批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参与到加装电梯工作中来。志愿者们协助工作组开展宣传动员、意见收集、矛盾调解等工作。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居民,宣传加装电梯的政策和好处,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工作组。在施工过程中,志愿者们还主动帮助施工单位维护现场秩序,协调解决居民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小摩擦。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为加装电梯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莲宏苑小区业委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工作组开展工作。在制定加装电梯方案和费用分摊方案过程中,业委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组织居民进行讨论和表决,确保方案符合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业委会代表居民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及时向工作组反映居民的诉求和问题。通过加强与业主委员会的合作,形成了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加装电梯工作。

  精细管理

  加强后续维护,建立长效机制

  加装电梯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民生服务。为了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使用安全,工作组指导业委会制定了电梯后续维护管理制度。明确了电梯维护保养的责任主体、维护保养内容和周期、维护保养费用分摊比例等事项。同时,与专业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签订了维护保养合同,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建立了电梯故障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电梯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莲宏苑小区通过党建引领“成批量加装电梯”模式,实现加装率达80%,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标杆案例。

  传统零星加装需反复开挖路面、占用公共空间,而批量施工采用“流水线作业”:统一规划地下管线、同步开挖基坑、分阶段吊装电梯,将单梯工期从5个月压缩至4个月。莲宏苑施工期间,仅设置一处临时材料堆放点,小区道路通行率保持85%以上,居民投诉量下降70%,真正实现“民生工程”与“生活便利”的双赢。

  

  批量加装统一了电梯型号、荷载标准与外观风格,避免“补丁式”改造影响楼体美观;同步优化小区车位布局,通过调整绿化带与道路宽度新增10个车位,缓解停车难题。更关键的是,标准化施工杜绝了“一梯一隐患”,莲宏苑电梯交付后故障率为零,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依托加梯成果,2023年北蔡镇启动莲宏苑缤纷社区改造。小区门头焕新、围墙增绿、道路翻新,新增停车位,绿化率提升至35%。中心小广场新增秋景主题色植物与芳香花卉,居民休闲空间品质显著提升。

  

  莲宏苑的成功实践证明,成批量加装电梯不仅是出行便利的“关键小事”,更是推动社区治理、提升居住品质的“民生大事”。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社区治理模式的升级。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合力、规模化运作释放红利,老旧小区的“幸福梯”才能真正通向民心。

[责任编辑: 史依灵]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