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公安无人机赋能交通管理:科技引领效率革命
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郊区地域广阔而警力相对有限,交通事故的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交管支队在市局交管总队和警航总队的指导支撑下,创新性引入无人机技术,通过交管指挥架构升级、智能算法研发、应用场景拓展,构建多轮驱动的智慧交通处置体系,实现事故处理、非现执法效率的飞跃式提升。
科技破局:无人机解决四大交通处置难题
传统交通事故处置中,警力覆盖半径大、现场勘查耗时长、安全防护风险高以及夜间照明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事故处理的效率与安全性。
奉贤公安分局交管支队通过深入调研与实践,利用无人机广域作业能力和AI智能识别技术,成功破解了这四大难题。
据奉贤分局交管支队负责人介绍,无人机通过其快速响应能力,将传统人力到场的“车程时间”大幅转化为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平均缩短到场时间约10分钟。
同时,AI智能识别技术替代了人工丈量,使事故现场绘图的平均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5分钟,一般程序交通事故绘制现场图的时间从平均20分钟缩短至5分钟。此外,无人机搭载的高流照明设备有效解决了低光环境下的可视度问题,提升了清障牵引、现场勘查等工作的效率。
高空全景监控则通过观察、喊话等功能及时辅助后台指挥决策,构建了“无死角”的安全防护网及全程伴随支撑,有效避免了交通事故后二次伤亡的发生。
流程重构:从“人到现场”到“数据跑路”
奉贤公安交管支队通过视频展示了无人机事故处置的全流程。在快处场景中,接警员研判适合“视频快处”的警情后,无人机迅速起飞,同时民警通过电话指导当事人设置警示标志,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无人机不仅能远程取证,还能实时监督撤离过程,并在事故车后方进行预警,提醒途经司机注意避让。
在助勘场景中,无人机实现了“勘查即撤离”的高效闭环。民警抵达现场后,无人机一键升空拍摄,完成后自动降落至车载充电箱,整个采集过程仅需30余秒。AI软件自动生成草图,现场处置时间大幅缩短60%以上,且因快速撤离未发生二次事故。
同时,奉贤交管支队还率先全面应用无人机自动巡飞技术,通过后台预设巡逻航线、挂载设备、悬停点位等运行参数,生成规范化指令,对交通堵点、事故黑点进行自动化巡飞,日常飞行勤务时间达16小时,大大解放“飞手”警力。
全域拓展:从事故处置到交通治理的生态升级
奉贤公安分局交管支队支队长汪培敏表示,无人机不仅是事故处置工具,更是智慧交通的神经末梢。
奉贤公安已在全市率先建成具备自动起降功能的智能机场,范围覆盖全区镇级以上道路,形成网格化巡查网络,实时发现事故并通过喊话警示。同时,每辆巡逻车配置了事故勘查无人机,实现“空中勘查”服务的全覆盖。
目前建立的“高速公路隐患预警场景”,研发了高速公路“散落物”“行人、非机闯入”“拥堵”“车速异常(缓行)”等高致祸交通隐患识别算法,可于后台识别实时视频图像,提醒异常情况,预警准确率达70%。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高速公路巡飞1200余架次,及时发现处置非机行人上高速、散落物、拥堵等隐患350余起,发现效率同比上升32.5%,因非机、行人上高速引发的交通事故“零发生”。
奉贤交管支队还构建起了“智能查处”的非现场执法模式。对于违法停车,研发“违停抓拍”算法,智能识别违停车辆号牌,同步发送首违劝离短信,对告知后未驶离,或者驶离后短时内再次违停的,即拍摄确认,并短信通知当事人,完成处罚。5月起,经社会面公告后,奉贤区400余条路段均纳入无人机智能巡飞执法范围,已累计查处违停30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