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探索到国家战略:中国零碳产业园的进阶之路与规模化未来-新华网
2025 09/22 15:24:50
来源:新华网

从企业探索到国家战略:中国零碳产业园的进阶之路与规模化未来

字体:

  工业文明主导的全球发展正面临气候危机、资源瓶颈与南北发展鸿沟等挑战,在这历史关口,中国零碳产业园以“可落地、可复制、可协同”的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鄂尔多斯沙漠边缘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集群,到西班牙、巴西等海外项目,中国零碳产业园正在全球搭建“技术共享、规则共建、发展共赢”的绿色协同网络,推动文明形态由“征服自然”向“与自然共生”转型。

  从企业首创到国家战略的进阶——文明转型的“中国实践起点”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都始于对“发展约束”的突破——零碳产业园的诞生,正是中国应对“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双重命题的创新实践,其从企业探索到国家战略的进阶,折射出中国推动文明绿色转型的系统性思考。

  20213月,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在接受采访时,首次提出“零碳新工业体系”概念,为零碳产业园的落地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核心在于打破“产业发展必伴高碳”的固有认知,通过“新能源+智能技术”重构工业生产的能源基础与协同模式。

  同月,远景科技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建设——通过整合周边闲置的风电、光伏资源,让“沙漠风光”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型动能。20224月,项目一期投产,以100%可再生能源构建能源供给闭环,不仅形成绿色工业集群的雏形,更为全球干旱、生态敏感地区提供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的实践样本。这正是文明绿色跃迁的突破:不再以“牺牲环境换发展”,而是将“生态劣势”转化为“绿色优势”。

  这一实践与工业文明时期胡佛大坝“技术改造自然”形成呼应——20世纪初的美国胡佛大坝,以传统水利与能源技术驯服科罗拉多河水患,让内华达沙漠边缘的“不毛之地”成为宜居与产业高地,推动美国西部崛起。二者虽处于不同文明阶段,却共同印证了“技术创新驱动文明突破”的规律。但中国零碳产业园更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瞄准的是“全球共性难题”。

  
 
 03 (3)

  随着实践深化,零碳产业园逐步从企业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其纳入部署,2025年全国“两会”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推动零碳园区从“单点试验”迈向“规模化推广”。

  减排、降本与全球出口——文明转型的“可行性证明”

  零碳产业园之所以能成为推动绿色跃迁的载体,关键在于其以“显著减排、成本优势、全球竞争力”证明:绿色发展不是“成本负担”,而是“价值增量”,为转型提供了“既环保又经济”的可行性样本。

  从减排成效看,零碳产业园是中国落实“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我国园区工业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60%以上,碳排放占比超50%——零碳产业园的突破,直接击中工业减排的“关键领域”。远景科技集团零碳解决方案总经理张元介绍,鄂尔多斯园区实现80%零碳能源直供,全年100%绿电供应;赤峰氢能产业园则以全球最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独立系统,成为高比例绿电应用的“园区级验证”。

  从经济可持续性看,零碳产业园打破“绿色必贵”的误区。张元透露,鄂尔多斯园区能源成本低于当地工商业电价20%,吸引远景、隆基等12家企业入驻,形成光伏、储能、氢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实现绿色与增长双赢。

  从全球竞争力看,零碳产业园的产品与模式已成为中国方案“走出去”的载体,中国零碳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凭借技术、成本、碳足迹管理和国际标准优势,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绿色贸易规则。同时,“园区模式”成功复制至西班牙、巴西等地,推动全球产业竞争从“成本竞争”转向“绿色价值竞争”为文明绿色跃迁提供物质与技术支撑。

  破解全球难题与引领治理——文明转型的“全球协同枢纽”

  文明的绿色跃迁绝非“独角戏”,需要全球协同破解“气候治理碎片化、南北发展不平衡、绿色技术壁垒”等难题。中国零碳产业园的战略价值,正在于它以“微观园区”为支点,成为连接“国家自主贡献(NDC)”与“企业气候行动”、“北方技术优势”与“南方发展需求”的关键纽带,推动全球绿色治理从“理念共识”走向“行动协同”。

  当前,全球绿色转型面临双重矛盾:一方面,中国在电动汽车、光伏组件等绿色技术领域的产能占全球70%以上,却面临部分国家以“产能过剩”为由设置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每年面临1.75万亿美元的绿色转型资金缺口,缺乏“低成本、易落地”的技术方案——形成“有产能无市场、有需求无支撑”的错位。零碳产业园的全球推广,恰好破解了这一矛盾——北京大学黄益平教授指出,中国通过零碳产业园将“产能优势”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既为国内产业找到新空间,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工业化”的可行路径,是“重塑全球绿色治理体系的历史机遇”。

  
 
 08 (2)

  世界银行研究显示,中国零碳产业园的海外布局已形成“设备出口+工程承包+运营管理”的全链条商业模式。联合国副秘书长阿米娜・穆罕默德2023年访华时评价:“中国零碳产业园的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工业化模板,其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与就业创造、区域经济平衡相结合的创新,正是全球文明绿色跃迁需要的核心能力。”鄂尔多斯园区连续三年(2023-2025)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EF)报告,为中东、非洲等地区提供转型路径,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从鄂尔多斯到纳米比亚道雷斯,从赤峰到里约热内卢,中国零碳产业园正在全球范围内编织一张“绿色协同网络”——这张网络不仅传递技术与模式,更传递“共同发展、共生共赢”的文明理念,推动全球绿色治理从“规则博弈”走向“协同共建”。

  标准体系构建——文明转型的“制度保障”

  当前,零碳产业园的全球推广仍面临“技术路径多元、碳核算边界模糊、商业模式待完善”等挑战,而中国在零碳园区标准体系上的探索,正提供“制度基石”——从中国团体标准到国际认证框架,中国正从“规则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确保绿色转型的“可衡量、可追溯、可互认”。

  2021年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建设之初,远景科技集团便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必维集团编制《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T/CSTE0042-2022),这是全球首个关于零碳产业园的中国团体标准;20228月,内蒙古发布全国首个《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地方标准,为绿电应用的量化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填补国内空白。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远景科技集团联合必维集团发布的《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已被纳入ISO/TC207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成为全球首个零碳园区认证框架。该标准创新性地将“产品碳足迹国际互认”“跨区域能源协同”纳入核心要求,解决了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零碳认证碎片化”的问题。这一突破意味着,中国零碳产业园的技术方案与规则设计,正式成为全球行业参照,为“规则统一”迈出关键一步。

  
 
 Ordos August - 19 (1)

  目前,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远景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作为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将于2025年报批,为国内外提供统一、科学的建设框架。

  中国方案,全球共鸣——文明绿色跃迁的“共同选择”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跃迁,需要“可复制、可协同”的实践方案作为支撑。中国零碳产业园的探索,具备“突破资源约束、实现绿色盈利、推动全球协同”的三重特质——它不仅是中国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的“核心密码”,更是全球应对气候危机、弥合发展鸿沟、重构绿色规则的“共同财富”。

  
 
 01

  当鄂尔多斯的风光电力点亮欧洲工厂,当中国标准成为全球零碳园区的参照,当发展中国家通过中国方案实现“绿色工业化”,人类文明的绿色跃迁不再是遥远的理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中国零碳产业园的价值,远超“产业升级”或“技术输出”的范畴——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共识: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技术应服务于共同的未来,规则应建立在“共赢而非对抗”的基础上。

  在这场文明形态的历史性跨越中,中国方案正以“开放、协同、务实”的特质,吸引全球共鸣。零碳产业园的故事,不仅是中国的故事,更是人类文明向“人与自然共生”迈进的故事——而这,正是中国为全球文明绿色跃迁贡献的最深刻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