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为了促进知识分享、思想碰撞以及行业交流,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活动期间,特邀国内外科技、产业、经济等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知名专家,就不同专业的创新热点、趋势、挑战及未来展望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本期邀请的嘉宾是上海天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刘灏。
刘灏深耕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本科至博士的系统学业,扎实的学术积累为其后来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2021 年 9 月,他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创立天鹜科技,担任 CTO 并牵头研发团队,聚焦 “AI + 生物工程” 赛道,成功打造出蛋白质功能预测通用人工智能平台 AIACCLBIO™,带领团队申请 10 余项专利及 20 余项软件著作权,成为生物制造领域 “AI 赋能产业” 的先行者。
在刘灏看来,AI 对生物工程的变革,核心是打破传统研发的 “试错困局”。AIACCLBIO™的突破性在于跨越蛋白质结构解析环节,直接基于功能需求完成设计,其背后是近 90 亿条蛋白质序列构成的全球最大数据集 —— 不仅覆盖常规物种,更整合了火山、深海等极端环境的特殊序列,其中 5 亿条附带温度、酸碱度等功能标签,让模型建立起 “序列到功能” 的精准映射。通过 “大模型设计 + 少量实验验证” 的模式,该平台将传统上万次的实验压缩至约 100 次,实验阳性率从 0.1% 提升至 30%,把 2-5 年的研发周期缩短到 2-6 个月。
这一技术已在产业中落地生根:天鹜科技与金赛药业合作,仅用 4 个月改造出耐碱蛋白质,使其在 pH 值 13-14 的极端环境下耐碱性提升 4 倍、使用寿命延长一倍,成功实现 5000 升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全球首个大模型设计蛋白质产业化案例,每年为企业节省超千万元成本。目前,平台已为 30 余家国内外企业开发数十款蛋白质产品,覆盖生物医药、生物能源、食品加工、医美等多领域,10 余款实现产业化,部分还打破国际垄断完成国产替代。
刘灏表示,在浦江论坛最关注的是“技术如何真正扎根产业”。“科技的价值不在于实验室里的突破,而在于能否解决现实问题。” 他认为,论坛搭建的 “创新 - 产业” 衔接平台,正让更多像 AI 蛋白质设计这样的技术走出实验室,这不仅是推动生物制造从 “依赖自然” 向 “按需创造” 转型的关键,更能助力中国在全球生物经济竞争中从 “跟随者” 转变为 “创新策源地”。(视频:张千石、杨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