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直通车|咖啡香漫街巷、展览情牵邻里,TA们让社区活动成为“双向奔赴”的暖心之约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街镇直通车|咖啡香漫街巷、展览情牵邻里,TA们让社区活动成为“双向奔赴”的暖心之约

2025-10-01 09:41:07 来源:新华网

  社区咖啡日:一杯咖啡串联起公益、技能与守望

  九月的南京西路街道,一缕咖啡香从大沽路党群服务中心飘向街头巷尾,一场跨越百年的展览在居民的巧思中焕发光彩。南京西路街道打破“单向组织、群众旁观”的传统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多元共创平台,让企业商户、社会组织、居民白领等各方力量从“各自为战”变为“携手同行”,让社区活动不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一次次充满温度与互动的“双向奔赴”。

  9月13日,大沽路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听障学员一边比划手语,一边向居民讲解,空气中弥漫的咖啡香与阵阵笑声交织在一起——这是“Nancy的咖啡教室”举办的“听花开的声音”社区咖啡日活动现场。

  

  街道瞄准辖区“咖啡文化深入人心、咖啡店遍布街巷”的特点,将咖啡打造成连接各方的“暖心纽带”。为让活动落地见效,街道主动牵线搭桥,构建起“社区提需求、企业出资源、社会组织做服务、商户给机会”的完整合作链条:国泰君安社会公益基金会等伸出援手提供资金支持,静安区宜立方社区服务中心带来专业的活动执行与技能培训,辖区多家咖啡店敞开大门,为学员预留实习和就业岗位,让咖啡教室不仅有“烟火气”,更有“可持续”。

  活动中,没有“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明确界限,只有双向的付出与收获。残障学员们经过系统培训,从“技能学习者”变身“服务提供者”。

  他们教居民用手语点单,揭秘不同国家手语的“方言差异”;在特调区手把手指导大家解锁咖啡分层技巧,让每个人都能调出“Nancy味道”;手冲桌边,他们化身“咖啡文化传播官”,分享咖啡豆从产地到成为一杯咖啡的故事。

  

  与此同时,居民和白领们也在这里完成了从“体验者”到“奉献者”的转变。

  参与咖啡培训后,他们主动认领“墙上咖啡”公益项目,买下一杯杯公益咖啡,留给冒雨奔波的外卖员、顶着烈日清扫的环卫师傅;有人发挥专长,准备为社区老人开设“PPT小课堂”,教大家用手机制作家庭相册;有人化身“数字辅导员”,帮老年人解决手机缴费、在线挂号等难题,让技能在互动中传递,让温暖在社区里流动。

  居民共创展览:一场策展点燃多元共治的热情

  “快看!这是125年前巴黎世博会的手册,封面印章还是限定款,还有这副VR眼镜,能看到百年前的影像呢!”在咖啡活动隔壁的展览现场,老年居民张伯伯举着展品,兴奋地给邻居们介绍。

  这场名为《巴黎1900:时光帷幕下的筑迹叠影——世博建筑的世纪对话》的展览,缘起于一次居民“金点子”——此前“南西行动者见面会”上,有居民提议“把闲置公共空间利用起来,办一场自己主导的展览”。

  

  街道立刻响应,将大沽路党群空间免费提供作为展览场地,还帮忙对接资源、协调事宜,让居民们放开手脚“干大事”。

  居民策展人Jenny一呼百应,辖区年轻收藏家牛先生主动拿出压箱底的宝贝:1900年巴黎世博会原版手册、带指南针且至今仍能使用的世博地图,还有那副能“穿越”回百年前的VR眼镜,这些平时在博物馆里“只可远观”的珍贵展品,如今在社区里能让大家近距离触摸、体验。

  

  社区志愿者们参与值班讲解、居民翻出老照片和旧物件、大学生助力设计互动环节——这场由居民主导的展览,凝聚起“众人拾柴”的协作力量。为了让展览的影响力延伸到街区每个角落,街道还联动跳海酒吧、宠物友好商户、辖区咖啡店等,为参观者准备了专属消费折扣券。

  南京西路街道以“搭平台、聚资源”破局社区活动“单向输出”,咖啡教室的技能互享、展览厅里的创意共鸣,让社区尽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皆是“大合唱”而非“独角戏”。

  未来,南京西路街道将推动居民、商户、设计师等多元主体深化协作,助力街区空间变身可停留共创的公共场景;同时,持续探索治理密码,促进各方认知互通、强化协同机制,汇聚多元力量,让社区成为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共建共享家园”,书写基层治理“双向奔赴”的温暖篇章。

[责任编辑: 史依灵]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