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直通车|“党建+网格”双网融合助力中高档商品房治理提级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街镇直通车|“党建+网格”双网融合助力中高档商品房治理提级

2025-10-01 09:42:22 来源:新华网

  近日,北蔡镇十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评选结果出炉,其中既有动迁小区织就民生幸福网、低碳社区绘就生态新画卷、达人志愿者练就善治新本领,也有新兴领域铸就红色压舱石……在这片23.7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北蔡镇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磅礴动能,持续深化以红色基因“多元共治、破局创新、民生为本”的治理新路径。

  

  大华第六居民区管辖两个中高档商品房小区,由公寓、别墅构成的混合型社区,绿化率高,共属同一物业。辖区共1577户,约4000余名常住人口,中青年占比高,社区党员168人。小区居民以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三高”群体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社会职业人士多,工作繁忙,流动性大,邻里关系淡薄,社区活动热情低。其中,大华16街区两届业委会均经历过“瘫痪”,因物业与业委会引发矛盾不断,“高冷”社区陷入僵局。

  综合研判,小区呈现出“高知化”“轻参与化”“邻里原子化”背后是社区“黏性”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居民对公共事务不积极。有矛盾宁愿“12345”激情投诉,不愿向居委会细语沟通。往往对物业服务不满迁怒于居委会不作为,进而对居委工作不信任、不认可。这对大华六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现实的困难与挑战。为此,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网络+治理网格”双网融合探索,不断释放红色示范效应,提升“三驾马车”合力,从“寻找人”到“链接人”再到“凝聚人”,通过党群服务示范引领,解码“高冷社区”治理新实践。

  议题驱动“寻找”人,引领业主民主参与

  

  业委会换届改选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关键环节,更是激活居民参与的重要引擎,公开透明的选举过程也是居民对业委会重建信任的重要契机。党总支以第三届业委会换届改选为重要抓手,从宣传上做到及时、透明、全覆盖,从人选上做到党组织把关,党员优先,选举流程公平、公正原则,从程序上做到公开、透明、无遗漏。在业委会换届改选过程中党总支做好业委会候选人的推荐把关,在换届改选小组组建及业委会候选人把关方面尽可能提高党员在业委会候选人当中的占比。同时依托“网格+社工”组织形式开展推进工作,以居委社工数量,划分等量网格,从宣传动员至每一步的公示、公告、投票环节,直至最终业主大会开票统计等全过程,依托“网格”为抓手,尽可能发挥每一位社工和网格员的力量,对工作流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细节问题重点把关,共同努力提高参选率。

  治理网格“链接”人,攻破“原子化”坚冰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商品房小区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日益突出。然而,由于居民流动性大、工作繁忙,与社区的“链接”较少。一旦社区现状不满,居民的需求容易变成“诉求”,并通过网上“宣泄”、信访、12345热线等过激方式表达意见。为此,党总支通过网格化治理,打通需求感知渠道,结合网格“主动巡查/联合接待+快速响应/联席会议+多元协同/联动处置+及时反馈/问题复盘”机制,形成网格事件处理闭环运作模式,逐步实现居民“诉求—需求—参与—共治”的转化。目前大华锦绣华城16街区有7个大网格,35个微网格。

  

  拓宽渠道,联合接待“听”民意。为更好地听取民意,让居民少跑路、找准人、办成事,党总支牵头,整合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的日常接待方式,建立联合接待日制度,每月第三周星期六集中接待居民,快速找到问题责任主体,及时化解矛盾。同时,加强日常巡视,每周一次物业和居委会联合巡视,每月一次三方联合巡视,主动发现问题并合力解决。同时网格长、网格员、物业管家等做好楼里的文明宣传、意见搜集、矛盾调解等工作,进一步畅通民意民情反映渠道。

  共商共议,联席会议“汇”民智。党总支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党组织、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梳理民情民意,共同解决物业管理和业委会运行中的问题,通过充分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金点子”。例如,2023年末,成山路1728弄小区因房屋防水层老化导致污水总管漏水,楼栋党小组组长主动向党总支反映情况。党总支通过联席会议平台,汇聚多方力量,各方群策群力,优化维修方案,最终顺利通过征询并完成施工。

  分级分类,联动处置“解”民忧。结合基层治理平台,根据不同小区特点,分级分类解决问题。大华17街区采用“服务+协商”模式,通过组织协商解决公共收益少和停车矛盾等问题;大华16街区采用“网格+服务+联动+调解”模式,通过网格化划分捕捉需求,采用网格快速响应机制,提供针对性服务,多方联合化解复杂矛盾。如居委会和物业在一次联合巡查中接报某户装修工人昏倒,物业随即快速响应,一方面联系业主,一方面拨打120,将这位工人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最后顺利脱险,得到业主认可。

  党建网络“凝聚”人,提升治理自愈力

  组织优化,网络延伸“见”民心。为破解治理“绝缘层”,党总支在基础网格的基础上,构建“党总支—党支部—支部党小组—楼组党小组”四级党建网络,将党的政治优势延伸至楼栋,与治理网格的最小单元叠加,将党的组织力量转化为治理执行力。在矛盾突出的楼栋组建楼栋党小组,党小组成员与网格员、物业管家联动,整合力量,提早感知需求矛盾,尽早回应协调解决,将矛盾化解在网格,将需求探知于网格,将党员嵌入治理当中,让党员成为网格的“核心处理器”。

  

  资源整合,活动联办“暖”民心。党总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链接街区党支部、银行、养护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共建单位,发挥各方优势,增强社区党建新动能。通过活动联办,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居民融入社区。例如,2024年社区纳凉晚会结合居民高要求,引入专业力量,优化活动场地,提升居民体验感,参与人数创历年新高。健康,是群众最大的共情点。今年党总支与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合作,将“北极心”健康志愿者服务队的党建品牌与党总支品牌创建相融合,将其“三进”(即:“进政企”“进村居”“进校园”)服务中的进社区有效衔接,将党的红色优势通过健康服务落地社区,将党的红色组织力转变为生命守护,达到资源共享、服务互嵌,形成“1+1>2”的乘数效应。

  机制创新,监督到位“聚”民心。2023年,大华锦绣华城16街区在物业选聘过程中收到居民投诉,镇党委高度重视,及时介入,为确保业主大会的公平、公正召开,由六里社区党委牵头组建业主大会监督小组,明确招募条件、工作职责、纪律要求和退出机制。监督小组有效缓解了业主大会压力,小区逐渐趋于平稳。2025年5月再次启动物业选聘业主大会,党总支总结经验,不再等、靠、要,而是主动而为,继续组建监督小组,并优化监督小组人员配置和工作职责,确保监督到位但不越位,保障业主大会顺利进行。

  

  物业费收缴率从2023年末的93.48%提升至2024年末的 96.44%。季度数据方面,2024年一季度物业费年付收缴率28%,2025年一季度同期物业费年付收缴率提升至40%。第三届业主委员会自2023年4月份成立以来,每年的业委会第三方测评成绩由规范提升至优良。12345热线投诉量也由2023年的86件减少至2024年的54件,投诉率降低36%。2025年5月重新启动物业选聘业主大会,投票结果也由2024年表决无果到近期65.42%通过率。

  

  社区文化团队建设也蒸蒸日上,进一步荟聚社区“人气”。合唱队由2023年的25人增加到目前的35人,舞蹈队由8人增加到12人,太极拳队从无到有,现在已达34人,其中青年居民20人。

  服务引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黏合剂”

  党总支通过组织黏合,建立党总支-党支部-支部党小组-楼栋党小组服务体系,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能力;通过资源黏合,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提升中高档社区服务水平,增强居民业主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通过情感黏合,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个性化的文化活动,满足中高档社区群众需求,建立情感连接,激发共同参与,增强社区归属认同。最终形成“服务-信任-协同”的良性循环,以服务黏性代替行政动员,激活中高档社区自治基因。

  “党建+监督”——重建信任关系新密码

  

  物业选聘工作往往是小区矛盾的触发点和焦点。由党组织牵头、居委会主导成立临时监督小组,是法律赋予居委会监督职责的一种制度创新,也是重建信任关系的新密码。其工作职责是监督整个业主大会流程的公平性、合法性、规范性。同时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充当业委会、业主、物业公司之间沟通的桥梁,提前发现和调解潜在纠纷,缓冲各方矛盾,提升居民信任度,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党建+网格”双网融合——筑牢治理基石

  

  党建网络是“神经中枢”,提供政治保障和资源链接,治理网格是“毛细血管”,不仅是地理划分,更是构建信任关系的场域。网格服务在空间上化整为零,让大社区变“可触摸”,通过网格快速响应,用点滴服务积累居民信任,是连接中高档社区“原子化”居民的桥梁。党建网络的最小单元(楼栋党小组)与治理网格的最小单元(楼栋)空间叠加,功能互嵌,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区精细化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 史依灵]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