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上海样本” 《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发布-新华网
2025 10/17 22:37:48
来源:新华网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上海样本” 《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发布

字体:

  新华网上海10月17日电(史依灵)新华网从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获悉,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简称“高金”)牵头撰写的《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发布。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该报告由高金牵头并联合多家金融机构、企业及服务机构共同完成。报告工作组负责人为高金创院理事长屠光绍和高金金融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可持续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严弘。

  这并非高金首次聚焦上海环境、社会与治理(简称“ESG”)生态。继2024年首度发布报告系统呈现上海ESG全景后,本年度报告进一步秉持“实践驱动、问题导向”原则,通过具体案例深入聚焦上海各类主体的ESG实践。报告不仅记录过去一年的发展新进展,更在总结基础上精准识别未来挑战,提炼结构化、可操作的发展建议,为上海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兼具参考性与落地性的路径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波动性加剧、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压力攀升,ESG议题在国际政策、产业实践及资本市场中的战略重要性持续凸显。近年来,上海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布局和金融机制创新,不仅推动本地ESG生态不断完善,也在全国乃至国际格局中发挥着示范作用。报告指出,与2024年相比,2025年上海ESG发展已迈入“制度更系统、行动更标准、绩效更量化、协同更紧密”的新阶段。其中,政府与监管机构在制度供给和治理创新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过去一年,国家与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分层分类信息披露、绿色金融改革及市场监管体系完善,逐步构建系统化制度框架。上海在政策落地中积极探索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清晰方向与实践指南,为ESG实践的规范化、规模化筑牢根基。

  报告深入剖析了上海ESG生态体系中各方参与者的作用与挑战:企业作为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在ESG信息披露与治理方面发挥示范效应,民营与外资企业则在绿色产品开发、供应链协同及社会责任实践中开展多样化探索,但中小企业面临理念和能力受限、技术与资金门槛高、治理体系落实难等问题,ESG价值体现与资本化进程缓慢;金融机构为ESG发展提供资金与工具支撑,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持续扩容,银行、券商、保险机构在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中逐步嵌入ESG要素,但数据获取难、信息质量参差、产品同质化高、标准差异大及长期资金激励不足等问题制约业务深化;市场交易体系为企业低碳转型注入动能,上海证券交易所强化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通过碳排放权与绿色电力交易平台提供转型路径,股交中心、数据交易所等也在探索适配标准,但制度滞后、标准分散、数据碎片化及中小企业参与度不足仍是普遍短板;第三方服务机构作为生态 “粘合剂”,在碳评估、绿色认证、信息披露咨询及智能化工具开发方面提供支撑,却受限于数据规范化不足、标准多元、方法分歧及人才缺口,服务深度与可比性受限。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强调人才培养与公众参与正成为上海ESG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国际合作与涉外企业典型范例在上海ESG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基于对各类主体行动现状与优化方向的梳理,报告提出系统化行动建议,核心是推动“ESG 四化”——ESG经营活动内部化、ESG信息披露标准化、ESG评价体系系统化、ESG价值实现具体化。这 “四化” 形成互为支撑的闭环:内部化为企业行动提供基础数据与治理逻辑,标准化披露将其转化为透明、可比的信息,系统化评价以量化指标形成反馈和改进方向,而价值实现具体化则通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验证前端实践的有效性,并反过来强化内部化的动力。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