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举办社区工作者学习分享会 直击基层治理新模式与实践亮点-新华网
2025 10/30 22:30:27
来源:新华网

上海举办社区工作者学习分享会 直击基层治理新模式与实践亮点

字体:

  新华网上海10月30日电(史依灵)“社区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要把达人找出来、资源连起来!”“居民的‘小事’,就是我们要解决的‘大事’!”近日,“社区故事 基层声音”上海社区工作者季度学习分享会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举行,10名社区工作者带着一线实践经验登台,结合情境演绎、案例拆解与现场互动,以鲜活案例、实用方法为超大城市社区治理注入新思考。

  活动中,社区工作者们以情境演绎《跨代际对话堂》串联不同年代社区治理场景,围绕“各类痛点难点问题的处置化解”与“挖掘社区各类资源参与社区治理”两大主题展开深度分享,亮点纷呈。从“老小区停车难”到“新社区凝聚力弱”,从“加装电梯矛盾”到“河道治理争议”,生动再现基层工作中的痛点难点。

  “以前解决问题靠‘磨嘴皮子’,现在要学会‘搭台子’!”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纺大居委会主任蒋薇分享说,“我们社区老人多、停车难,居民常常面临‘晚下班半小时,找车位一小时’的困境。”蒋薇介绍,社区开了20多次联席会议,最终推动周边高校开放闲置区域改造为含25个车位与7组充电桩的停车场。

  嘉定区菊园新区嘉邦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建国则以“大家帮大家”理念破局,面对“老爷梯”维修难、资金缺的困境,组织楼组长、居民骨干、物业、电梯公司一同协商方案,由居民自主筛选方案、投票确定合作方。同步推进微改造,把杂物空间变身“共享会客厅”,将健身区扩建与屋顶菜园结合,激活居民自治热情。

  “施工噪音吵得孩子没法上网课,老人看病要多绕两公里,居民的焦虑我们得接住!”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平型关路2199弄社区工作者毛巍提到河道治理三年工程引发的系列矛盾时说。毛巍介绍,社区组织居民和施工方面对面直接沟通,建立“房屋健康档案”消除居民焦虑,精细化分段施工减少绕路影响,走进楼组收集需求,协调邻里矛盾、寻求共同意识、探索解决难题,实现居民心心相连。

  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金点子”正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举措”。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耀华滨江第一居民区的党支部书记张茜发现服务新型社区时,存在人口流动快、社区凝聚力弱等问题,通过住户理事会和“后滩青”睦邻议事平台大力挖掘社区达人,为其施展才华助力治理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与展示平台,助推达人队伍不断壮大,从而“反哺”社区治理。长宁区程家桥街道虹桥机场新村党总支书记邱雯所在的社区原为民航家属大院,借助“四百”大走访有效串联起老民航人、社区达人和新兴领域人群,成功组建起一支“云中智囊团”。他们主动对接辖区单位,先后解决了荷花池绿藻泛滥、生境花园养护等一系列治理难题,将居民的兴趣爱好与驻区单位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社区治理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崇明区堡镇花园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刘文瑜注意到,退役军人回到社区后,身上依然保持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精神特质,可以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于是通过课堂、议事会等多种形式,邀请他们“走出家门”成立老兵党小组,为社区孩子讲述军旅故事,协助化解邻里矛盾。不仅激活了这支队伍的能量,更在社区中树立了奉献的榜样。

  在治理方法研讨环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新福康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魏瑛带领4名社区工作者围绕“四百”大走访交流经验,明确要通过网格分片实现“常态化覆盖”,针对“入门难”联动物业上门建立信任;针对外籍居民设“外籍委员工作室”、针对老龄化社区建“同楼帮”志愿队伍,实现“精准化服务”;同时对意见分类处置,借数字化手段跟踪进度,梳理典型案例形成“经验库”,推动个案问题转化为共建共治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启动了《静安区居民委员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实施广汇民声、走访关爱、社区强基、聚力自治、治理破题、数智赋能等十大专项行动,力求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智慧赋能、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格局。活动现场还发布了片区基层治理精品课程,17名宣讲团成员将围绕50门共性突出的治理课程,通过交流互学、现场督导、同题共商等形式,为片区整体治理水平提升提供专业支撑与持续赋能。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