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潘清)上海一项校企合作研究成果获得行业权威认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近日宣布,与上海洪利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低能耗高分子微滤膜及其系统的开发”项目,荣获2025年度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据介绍,这一项目开发出具备优异性能的高分子微滤膜,能实现0.1微米级的高精度过滤,显著降低过滤压差,使工业废水的处理能耗较传统技术降低79%,并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这一项目还创新性地开发太阳能微滤膜系统,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综合能效。
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洪利公司董事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能源与材料学院兼职教授宋志黎透露,这一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环保等多个行业,有效提升我国工业废水处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4年11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洪利公司共同建立“非均相分离超滤精滤技术研究中心”,携手助推这一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研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也印证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性。宋志黎介绍,企业提供行业需求和资金支持、高校提供科研方向和智力支持。研究中心建立一年间,双方在工业水处理领域的深度合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同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推动了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升级。
据悉,今年7月校企联合团队为我国在建最大火电厂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北仑电厂实施了节能减排改造项目,节水、节电效果显著,运维成本也大大降低。近期双方又启动了全新产学研课题《过滤管及其系统的开发》的合作研究,后续成果有望进一步提升废水处理效率,提升我国环保能级。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