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掩映的乡间,以新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主任医师徐伟平为代表的多个科室权威医生,忙碌而有序地接待大批前来义诊的村民,这是近日发生在奉贤区庄行镇渔沥村的一幕。当天,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共创美好生活范式”为主题的党建共建暨“菁英专家健康行”义诊活动在渔沥村乡间举行。来自上海三甲医院、高校、在沪央企等十余家共建单位的代表齐聚,与村民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近年来,奉贤区在渔沥村探索党建引领推动多元共治模式,通过“美丽约定”积分制、林下经济开发、文旅融合等项目,持续激发乡村内生活力,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健康守护,名医下沉润泽千家万户
新华医院奉贤院区作为全市首个竣工的“五个新城”医疗导入项目和奉贤区首家三甲综合性医院,始终致力于为新城及郊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承担临床医学教育任务中积极拓展“大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促进实践育人与医疗帮扶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引领与社会服务同频共振,新华医院教学党总支与奉贤区庄行镇渔沥村党总支签署《党组织支部联建共建协议书》。作为共建的重要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学生(学员)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在渔沥村正式揭牌。这一基地将充分发挥“医疗+教育”双平台功能,在为村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健康素养的同时,构建医德培育新阵地,让医学生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锤炼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我们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把健康管理的理念送到村民家门口。”新华医院党委副书记郑忠民表示,此次合作通过“义诊+基地”的创新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持续向乡村流动,既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健康服务,又为培养扎根人民、服务基层的医学人才搭建了实践平台,实现了医疗服务和育人机制的双向赋能。
资源聚力,多元共建注入发展动能
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水务、电力、高校等优质资源在渔沥村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围绕即将落地的国际酒店中心节点建设,渔沥村开展的全域水环境治理提升工程,将对全村河道实施全流域系统性生态治理。对河道开展生境修复,选用本土化、净化能力强、易养护、生长周期长的水生植物品种,构建多层次水生动植物净化体系,实现水体清澈见底的治理愿景。
国网上海奉贤供电公司以“贤电通”服务品牌为牵引,将电力服务深度融入渔沥村发展肌理。探索“拿地建站”模式,提前布局区域开关站,为小雅鹿鸣酒店等文旅项目提供可靠电力保障,确保项目用电“零等待”;打造“青年能效专员”队伍,对渔沥村农家乐等特色商业布局,开展用电需求分析,提供增容指导和用电保障;以“用电无小事,服务无止境”的担当,拓展“明灯流动服务车18年每月进村居”特色服务,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提供安全用电检查、线路改造等贴心服务,让村民用电既安心又省心。
与此同时,其他共建单位也各展所长。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堂延伸到乡村振兴一线,不仅为村民开展理论宣讲和政策解读,更协助挖掘红色历史、村规民约等文化资源,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多元主体的深度参与和优势互补,共同构筑起渔沥村振兴发展的强大支持网络。
汇智兴村,合伙人机制激活源头活水
活动现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水务局计财处、城建职业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受聘为“乡村振兴合伙人”与“基层治理合伙人”,并加入“渔沥智库”体系。受聘单位涵盖医疗、教育、能源、传媒、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未来将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民生服务等方向提供智力和资源支持。
庄行镇党委书记陶清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人才是关键。我们将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智慧农业、数字文旅等新业态
发展,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各位合伙人不仅要献智献策,更要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共同培育符合渔沥实际的农业新质生产力。”
未来,智库成员将聚焦乡村新业态培育、治理效能提升等开展专题调研,为渔沥村量身定制发展方案。中国邮政奉贤分公司将依托其遍布城乡的网络与渠道优势,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线上外销与乡村文化宣传;同时为渔沥村“美丽约定”积分制提供优质兑换物资与移动兑换车支持,共同打造集电商、物流、文化、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服务平台。
未来,渔沥村将依托“智库+合伙人”机制,进一步打通资源导入渠道,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生态宜居等领域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