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馆共闪耀 桃浦东部青少年家庭迎来收获季-新华网
2025 11/02 16:16:39
来源:新华网

家校社馆共闪耀 桃浦东部青少年家庭迎来收获季

字体:

  

  11 月 1 日,桃浦东部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桃浦家庭成长季・家校社馆共闪耀”2025 年度桃浦东部青少年风采表彰暨家庭作品展,同步举行的还有新闻晨报学记团 2025 年度颁奖典礼暨 “笔尖中国” 写作营启动仪式。新闻报社党委书记、新闻晨报主编杨伟中,桃浦镇副镇长颜李佳出席活动并分别致辞讲话,共同见证桃浦东部青少年与家庭在 “家校社馆” 协同育人机制下的成长与收获。

  桃浦站5位小记者获评年度优秀

  在新闻晨报学记团 2025 年度颁奖典礼上,桃浦记者站的小记者们成为了耀眼的主角。5位桃浦站小记者获评晨报学记团年度优秀小记者。今年是桃浦记者站开启的第四个年头,从初建时的探索起步,到如今成为桃浦镇青少年成长中的亮丽风景线。

  过去一年,桃浦记者站的小记者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实践答卷”。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眼睛发现美好,用文字记录成长。在桃浦镇百丽生活广场周边,他们化身无偿献血的 “宣传使者”,积极向市民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在上海首个艺术社区 “桃蔓里”,他们以 “开盒人” 的好奇与热情,探索艺术与生活的交融之美,用文字描绘艺术给社区带来的新变化;当崭新的李园邻里集市开门迎客,他们第一时间走进集市,捕捉摊位上的烟火气、邻里间的人情味,让更多人通过报道感受到家门口的温暖与活力;在桃浦中央绿地公园 “智汇桃花源” 活动中,他们又化身 “生态观察员”,用笔尖记录都市绿地与生态科技的碰撞融合,展现桃浦在生态建设与科技创新上的努力。更有个别小记者有幸走进 2025 年 “中国航天日” 航天科普展示活动,在采访实践中开阔眼界、锻炼技能。

  桃浦记者站早已不只是一个青少年实践平台,更是连接政府、报社与社区青少年的重要桥梁。对政府而言,小记者是桃浦镇在社区治理、生态建设、民生服务、文化创新等领域发展成果的 “见证者” 与 “传播者”,他们的报道为政府工作提供了贴近群众、贴近青少年的视角。对社区青少年而言,桃浦记者站是展现自我、追逐热爱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技能与成长,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随着年底新一批小记者招募启动,将有越来越多桃浦学生以他们的好奇与热爱,成为更优秀的 “桃浦故事讲述者” 和 “社会观察者”。

  好奇心大讲堂暑假重磅升级

  今年暑假,桃浦东部党群服务中心 “好奇心大讲堂” 重磅升级,引入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知名科普品牌 “自然趣玩屋・手造工坊” 系列活动。来自桃浦中心小学、联建小学、上外普陀实验学校的近百名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度过了一段趣味盎然的亲子学习时光。这一跨界合作不仅为辖区青少年带来了暑期科普盛宴,更是 “家校社馆” 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在青少年教育创新上的有益尝试。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四位科普名师带来了四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种子的奇妙旅行”“孢子生物乐园”“鸟巢工坊”“寒武纪乐园” 等课程,创新了青少年暑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课程以趣味化、体验式的科普模式为特色,通过手工制作、自然观察、实验探究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实践动手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还开拓了思维眼界,培养了创新意识。亲子共同参与的模式,也让家庭在科普学习中增进了互动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家庭文化建设。

  家庭集创作品亮相上博东馆

  回顾过去一年,在上海博物馆、澎湃新闻联合举办的博观大课堂 “国宝探索记” 美育计划活动热潮中,一场汇聚专业力量与社区活力的育人实践在桃浦东部党群服务中心精彩上演。中国青少年宫协会阅读推广专委会副秘书长、一级播音员卢灼华老师,以及备受桃浦社区家庭喜爱的艺仓美术馆儿童公共教育项目签约课程导师高俊清老师,携手组建 “社区大咖助力团”,带领社区青少年及家庭参与 “国宝探索记” 的 “小小讲解员” 与 “小小创意家” 两大活动项目。

  在 “小小讲解员” 项目中,卢灼华老师凭借深厚的语言传播功底与青少年教育经验,为孩子们提供专业指导。经过层层选拔,来自桃浦的 2 名学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 “国宝探索记” 十佳 “小小讲解员”,展现了桃浦青少年在语言表达与文化理解方面的出色能力。

  而在 “小小创意家” 项目里,高俊清老师带领近 20 组社区亲子家庭开启了一场艺术创作之旅。她以 “国宝探索” 为灵感,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观察文物的造型、色彩与纹样,鼓励大家结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创作。这些作品最终汇聚成 “桃娃探宝秘洞” 艺术集创作品,并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古代文明探索宫门口正式亮相。这件融合了多元创意、饱含亲子温情的作品,不仅成为博物馆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更向四方游客展现了上海学生的风采与社区家庭蓬勃的创造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鲜活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